滑出商機 手機化身電子錢包

記者/林佩潔

還記得當年「一卡在手,希望無窮」的廣告台詞嗎?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現在要改口說「一機在手,萬事通」了。的確,智慧型手機的興起,改變了消費者的手機使用行為及生活型態,讓行動支付成為趨勢;搭配上NFC、QRcode等技術所打造行動的電子錢包,更能使消費者快速地用小額付款,省去以往必須拿出錢包結帳的購物型態。

行動支付成主流 欲取代實體錢包

行動支付除了結合QRCode技術,讓消費者透過行動裝置掃描二維條碼進行商品資訊瀏覽及付款的動作外,亦可透過手機內建的NFC功能(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讓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點對點資料傳輸,短短幾秒便能完成交易。透過行動支付,只要藉由手機的虛擬貨幣,或將智慧型手機作為信用卡使用就能進行交易,例如:行動繳費、行動採購、電子錢包等。

近日蘋果推出新機iPhone 6就因搭載「Apple Pay」行動支付系統備受矚目,不過行動支付由來已久,過去主要由GoogleAmazon以及Square提供,至今仍停留在小眾市場,無法讓服務普及。這次蘋果一出手即讓業界驚呼,主要原因在於與蘋果結盟的夥伴相較於往年更多、擴及層面更廣。。

電子錢包欲普及 應克服安全疑慮

儘管電子錢包服務的優點為不少人稱頌,但部分來自於駭客、身分盜用等安全上的疑慮、便利性及使用者習慣仍是使服務普及的絆腳石。對此,蘋果在Apple Pay系統以Touch ID指紋辨識確認身分,讓消費者透過NFC行動付款時,也能保障資料安全,如:用戶在商店內以Apple Pay付款時,店家不會看到使用者名稱、卡號及安全碼,也無法追蹤使用者的購買紀錄。倘若手機不慎遺失,使用者則可利用Find My iPhone功能關閉付費機制。

手機整合行動支付,影響的不只是金融產業,更是一個全新經濟體系的誕生:由消費者掌有主控權,依照自身需求,隨時隨地透過手機購物。而蘋果與信用卡產業達成共識,整合手機軟硬體、打通行動付款機制的「最後一哩」,讓任何消費行為皆能在手機完成。

電子錢包前景看好,但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成熟。今年年底,台灣確定有 14 家銀行業者推出感應式的手機信用卡,包含繳費、納稅、購物、轉帳等功能,讓行動支付生活逐步上路。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