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思」萬「旅」 台灣觀光停看聽

記者/黃邦庭

無論是風景名勝、藝人星光、特色美食或人文景觀,台灣的觀光市場,去年吸引了近8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入境,近幾年更有每年近百萬人次的穩定成長。此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公布的雙年度報告,台灣在觀光競爭力表現在140個國家中排名第33,較3年前進步了4名,在亞太地區也排名第7,足見台灣在觀光軟實力上,已日漸獲得肯定。

然而,台灣在實際改善經濟的觀光產值和就業機會等項目,卻落在後段班。地方觀光活動計畫與行銷近年來更遭國人詬病過於僵化,千篇一律的活動,缺乏差異。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影視、文化產業日益受到各界重視,未來台灣的觀光發展將有更好的利基點,可望吸引更多旅客發現台灣的美。

從人潮到錢潮 觀光價值知多少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的預測,台灣在旅遊和觀光產業的規模、產值、旅客出口、資本投資、政府支出、從業人口,以及其所創造的就業機會等項目在全球188個國家中的排名,將會從2009年的137名滑落至2019年的155名。顯示每年來台絡繹不絕的旅客,實際為台灣觀光市場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如預期。

實際上,去年以觀光目的訪台的550萬旅客中,從大陸來的旅客就占了近半的220萬人,而陸客對台灣觀光市場的影響力,也間接造成了雙方業者在議價能力方面的落差,亦形成近年來飽受批評的「零團費」大陸旅行團現象,造成台灣旅遊產值銳減及破壞觀光口碑的惡性循環。這個現象也是有關當局和業界的警鐘,未來在全力提升來台旅客數量時,也必須要顧及台灣觀光的品質,讓旅客掛著笑容「滿載而歸」,此計才是創造雙贏、形成良性循環的長遠之策。

地方行銷求變化 創造差異搏口碑

在台灣,地方政府行銷在地特色時,常缺乏創意,多試圖抄襲過去成功的觀光行銷模式,造成各縣市政府都有許多相同的「特色」。從每年固定的燈會、跨年煙火秀等活動,到遍佈全台的觀光夜市、觀光工廠等。長久以往,在現代人求新求變的需求下,將削弱台灣對遊客的吸引力。

然而,台灣有美麗的自然景觀、聲名遠播的在地美食和人氣十足的明星藝人,其實不乏吸引遊客的觀光資源。若能放眼未來,有關當局與業界通力合作,並借鏡日本、韓國等觀光發展較台灣先進的國家,加強觀光旅遊基礎建設與產業扶植,將是台灣之美是否能讓更多旅客看到的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