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之衰與小米之興 手機市場的發展該多快狠準?

特約撰稿/洪璿濠

微軟(Microsoft)日前宣布,本周五(4月25日)和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之間的合作併購案即將正式完成,Nokia的裝置與服務部門將改名為微軟行動(Microsoft Mobile Oy)。雖然依舊立足在芬蘭,但25號後原本Nokia公司持有的業務如電信設備NSN和Here地圖等,都將全數交由微軟發落。此舉意味過去全盛時期市值曾經高達2500億美元,引領全球的手機霸主已經回不去了!

回顧Nokia過去輝煌的歷史,當年在技術研發和市場調查皆耕耘已久,坐擁極高的市佔率,Nokia甚至是許多七八年級生的青春回憶。然而過度保守的見解和錯誤的市場評估,讓執著於自己優勢的Nokia在創新和成本考量間產生了衝突。其實這早在2003至2004年間掀蓋手機的熱潮中, Nokia錯失先機便有跡可循。後來為了控制成本,Nokia不僅未確實掌握到消費者的需求,更拒絕了和Android合作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的機會,導致如今只能眼睜睜看著蘋果(Apple)三星(SAMSUNG)等競爭對手叱吒市場,卻束手無策。

相較Nokia走向沒落一途,另一個手機品牌小米,卻打破一般人對於中國黑心品牌的刻板印象。在去年寫下「上線九十秒,完售十萬台」、「全年出貨量上看兩千萬」和「一周內預購量突破七百萬」等驚人數據讓對手直冒冷汗,更於日前(22日)以36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mi.com的網域名稱,準備進軍全世界。創辦人雷軍和林斌更揚言要攜手台灣的供應鏈,打造屬於華人的蘋果此一宏願。林斌在接受專訪時便提到:小米的成功之道就是「快」!

林斌表示,做手機就像在練功,要有強大的內力支撐,第一股內力是深厚的研發團隊,化被動為主動去跳脫出製作手機晶片的技術窠臼,開拓出更多附加功能。第二則是快速的軟體更新,根據「米粉」(小米用戶的暱稱)的回饋意見對MIUI(小米的手機介面)做最即時的改良更新,比起於他廠只有在重大漏洞時或季次的更新,展現十足的誠意。第三則是快速的販售通路,不同於傳統3C賣場的重重關卡,小米打破限制直接在網路上開放預購面對消費者,高達七成的商品都是透過小米官網售出便可獲得佐證。

看完以上兩大品牌的例子,不難理解在瞬息萬變的電子商務市場中的激烈競爭,尤其在手機這樣的最大宗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消費者的喜好也會直接反應在銷售數據上。所以如何不讓同業專美於前,都一再考驗著廠牌業者的智慧。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