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品牌貨幣 忠誠度數位管理

記者/許雅柔

品牌貨幣成為近來各企業積極行使的行銷策略,也是一種電子商務模式。其概念即是藉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信任,發行出以折扣或低價換取等值商品的虛擬貨幣,像iTunes Store星巴克家樂福等都是常見的例子。由於智慧型載具促成行動支付的使用增加,在管理品牌貨幣領域上,消費者也從以往的折價券及商品券進化成數位化交易,憑著手機便能輕鬆購物。 

星巴克APP 讓手機變身皮夾

近幾年星巴克致力於行動支付的實行,去年與Square合作開發App,消費者能事先在手機上選好咖啡的種類以及甜度的喜好,再以App產生的QR code,到結帳櫃檯掃描,完成線上交易扣款。消費過程中,消費者透過便利且彈性的交易流程,節省等待咖啡烹煮的時間,手機搖身成為品牌貨幣的皮夾。

當消費者在星巴克使用行動支付時,原本忠誠會員的點數系統會同時運行,當完成一筆交易後,忠誠會員系統的點數會自動更新,累積到一定數量便能兌換一杯免費咖啡,花費的同時也在累積獎賞,提高消費頻率。根據星巴克官方預估,2013年以手機程式進行行動支付的總額,至少佔了星巴克美國區總收入的10%,可見其廣泛使用率及發展潛力。 

亞馬遜幣發行 耐吉專屬跑步點數

亞馬遜(Amazon)數月前在美國推出專屬的亞馬遜幣(Amazon Coins),消費者以亞馬遜幣在應用商店中購買應用程式與遊戲。為了推廣自家的品牌貨幣,亞馬遜在美國Kindle Fire使用者的帳戶植中入價值5美元的亞馬遜幣,除了吸引消費者的使用,也企圖與iOSAndroid系統有所區隔。

另一有趣的例子是耐吉(Nike)在墨西哥進行的「用你的汗水出價」活動,目的是讓消費者透過運動累積點數,以該品牌的鞋子和運動腕帶中的感應器,偵測並記錄人的移動距離、能量和消耗的卡路里。如果消費者跑得越多,就能得到越多點數,而累積的點數能轉化為實質報酬,用於耐吉的拍賣會與購買產品。

以上的品牌案例,皆幫助顧客在消費時創造出認同感,使交易過程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牌體驗。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的研究,至2015年33%的消費品牌會將行動支付整合至行動應用程式中。市場上越來越多品牌掌握這股趨勢,注重於整合交易、支付方式以及顧客忠誠度,而品牌貨幣的系統能創造出更具黏著度的消費關係。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