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比特幣的獨特價值

特約撰稿/眼尖網友

美國的拓荒時期,成千上萬的人口移往尚未開發的西部地區,他們懷抱著相同的黃金夢,「採礦」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活動之一。時至今日,一樣的「採礦」活動也在網際網路上流行,這個新興的虛擬貨幣成為全世界網民爭相開採的目標。

比特幣(Bitcoin)又稱作「位元幣」,是一種流通於網路、全球通用的電子貨幣,是第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它既不屬於任何企業、國家,也不受中央銀行的控管。最初比特幣只流傳於一群精通電腦操作的人士,他們將比特幣作為共同解開困難的數學問題的獎賞。比特幣於2008年由中島聰所提出,建立在發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基礎上,代表每個人都能檢視其程式碼,因此具有開放、對等、以及共同參與的特點,並且以點對點(P2P)的方式,建立起貨幣發行、交易與帳戶管理的平台;同時結合密碼學原理,以便比特幣流通過程中,每個環節能夠清楚記錄下來,確保交易的安全。

比特幣存在於網路中,它的產出基於一種演算法,透過完成數學計算問題產生,因此相當倚賴電腦的演算能力,使用者投注時間,利用電腦運算能力以獲得比特幣的過程,就像是在挖礦一樣,因此其過程也被稱為「採礦」(mining),而使用電腦開採比特幣的使用者們則被稱為「礦工」。憑藉目前的技術條件,每個小時只能產出300的比特幣,不僅如此,網路也會自動調整難度控制產量,其最終產量也有限制,為2100萬個。

開採到的比特幣將儲存於使用者的電子錢包中,交易時以加密方式進行,買賣雙方也匿名,因此,相對於先前曾經出現的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安全性更高。比特幣相較於實體貨幣具有的優勢是,比特幣能直接流通於使用者中,無需透過銀行、或者是結算所,所以使用上限制較少,使用者的帳戶不會遭到銀行凍結、手續成本相當低廉、而且每個比特幣的流通是全球性的。同時,虛擬的比特幣也能夠兌換成實體貨幣如,美元、歐元等。另外,發行總量有上限也增加了持有比特幣的價值。最後,目前使用比特幣的使用者與全球人數相比仍相對較少,未來若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比特幣,那麼比特幣將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消費者、商家、服務供應商之間也將能夠建立起完整的金融體系。

比特幣初發行之時,價值不高,直至有位網友宣稱以一萬元比特幣換來價值25元的披薩之後,才開啓了比特幣與現實生活的連結,比特幣的幣值也在幾年內水漲船高。比特幣於過去幾年逐漸受人矚目,成為目前流通最為廣泛的虛擬貨幣,然而,目前人們對於比特幣,仍然有不少疑慮。首先,比特幣具有高流通性的特色,容易遭不肖人士利用於非法交易中。例如,黑市交易網站「絲路」(Silk Road)即是接受幣特幣的平台,使用者能以比特幣換取毒品等物,美國曾有參議員向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檢舉,懷疑「絲路」利用比特幣作為洗錢工具。

另外,目前也出現了病毒,能夠依附在「礦工」身上,替駭客挖礦,甚至是盜取其他使用者的比特幣。最後,比特幣目前幣值相當不穩定,曾於一天內狂漲至266美元,再暴跌至105美元,跌幅高達60%,這些疑慮都成為使用比特幣所可能需要承擔的風險,而若比特幣遭政府打壓,更可能優勢盡失。

比特幣於近年成為令人注意的關鍵字,去中心化的特色也在網路上刮起「挖礦」熱潮,儘管人們還未能預測虛擬貨幣是否將取代實體貨幣,但是,比特幣的出現與流通,同時也開啓了我們對於未來貨幣交易的想像。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