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雲朵朵開 萬里晴空暗藏烏雲

記者/吳宇翔


配合雲端科技,雲端醫療藉由網際網路整合資源,提供更即時、更高成本效益的服務,對醫療單位與民眾是雙贏局面。署立雙和醫院就曾購入ipad,並且使用自行開發的「i-do-viewer」軟體,在分秒必爭的醫療單位中為其服務增加效率。然而,雲端醫療未來儘管極具潛力與商機,仍存在一些疑慮。


雲端串聯 商機無限


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醫師,曾於早安健康上討論雲端醫療如何能夠幫助台灣的健保。他指出,未來技術成熟,病患在第一次造訪的診所就診,醫師能夠根據雲端的資料,迅速診斷、開藥。另外,遠距醫療照護產業也能透過「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掌握其照料病人的近況,而資料庫中的巨量資料是研發過程中重要的參考數據,是歐美藥廠選擇與台灣合作的優勢之一,甚至,在全球醫療產業需於亞洲布局時,也會需要該資料庫作為參考依據。如此便能帶來豐厚商機,其利潤也由全民共享,屆時健保費率也許得以調降。


除此之外,台灣思科客戶解決方案顧問錢小山也曾表示,未來若雲端技術普及於日常生活,藥局、診所、醫學中心等組織的內部私有雲端資料庫可以相互連結,形成一個完整的醫療產業雲端網路運作體系,若能夠再進一步與運輸業、金融業的雲端資料庫結合,則可形成更完整的醫療雲系統,提供全民更優質的服務。


隱私爭議 資安問題首要之務


健保開辦至今近20年,其所建立的「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規模居亞洲之首,而為配合行政院醫療雲端運算系統計畫,將民眾的就醫資料提供給其他學術研究單位,或販賣給其他單位使用,儘管資料中個人的身分證字號皆刪除,健保監理委員會委員滕西華曾對此表示,健保局在提供資料前並無徵求同意,恐有洩漏民眾個資、侵犯隱私之虞,資料如何做到「真正匿名」並排除可能的群體歧視是關鍵。另外,滕西華同時提到,健保局因販賣資料獲利、其他產業、學術單位藉就醫資料所獲得的利潤,最終是否該與全民共享?


就醫紀錄、電子病歷等資料是具高度價值的個資,同時也屬於相當敏感的資料,容易成為各種惡意軟體的目標,因此雲端醫療的應用上,資訊安全技術將是未來重要環節。為了避免資料外洩,必須利用電子加密技術,然而加密技術同時可能造成醫療人員近用資料上的不便、並且增加使用成本,例如每次需要調閱資料都需向當事人索取金鑰,但近年已有研究人員突破限制,加密技術已不再如同以往不便。


台灣的醫療水準近年來逐漸於國際間擦亮招牌,隨著科技發展,相關的基礎建設也需與時並進。發展「雲端醫療」系統不僅是未來趨勢,也可望為台灣的醫療水平提升層次。而若欲有良好的發展,則有賴資訊產業與醫療單位的相互合作,眼前迫切的資安問題若能改善,雲端醫療仍會是未來最熱門的關鍵字。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