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 製造業邁向社群

記者/蔡嬑佳


「群眾外包」的力量有多大呢?一個11歲的美國小女孩藉由網路社群順利募集到5500美元,獨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繪本故事書;使用Android系統的遊戲機OUYA也藉由群眾力量,在短短0.3天內募集到1026萬美元,順利進入量產流程。諸如此類的成功案例不斷發生,只要有創意,夢想就有機會產出,這就是群眾募資平臺(Crowd Funding for creative ideals)的力量。 


新資助商業模式 創意產地直銷


「這與博愛和慈善無關,這是資助和商業」Kickstarter的CEO Perry Chen澄清群眾募資常被誤解的迷思,也顯現這已成為新的商業模式,利用群眾募資平台,媒合「有點子,缺資金」與「有資金,願意資助好創意」的兩端,讓原本只是在藍圖階段的創意有機會成為一樁事業,而資助者的報償可能是商品、創意點子或其他好處,這樣的模式也使得創意點子能在第一時間觸及群眾,一旦群眾覺得這個點子夠新奇、夠有趣,便能發揮社群力量,集結資金讓創意產出。 


根據市調公司Massolution統計,截至2012年全球消費者已在募資平臺投下28億美元,以目前運作最成功的Kickstarter來看,2009年成立至今,已順利執行3萬7000個企劃案,總募集資金高達4億3500萬美元,受資助的企劃案也包羅電影、音樂、設計等各領域,顛覆傳統製造業的流程,也使平台漸成小企業測試新品接受度的前哨站,智慧型手錶Pebble便是選在募資平臺上架,不僅成功募資超過1000萬美元,更藉社群分享達到行銷效果。 


創意+資金還不夠 完美出擊需執行力


當許多人憂心臉書侵犯個人隱私掌握過多使用者資料,Diaspora挾「Facebook Killer」之名,以提供安裝開放原始碼,只跟至親好友聯繫的社群服務軟體公開募款,成功募資20萬美元,但軟體卻未開發成功,這類的例子不在少數,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統計學教授Ethan Malick和Appablogger的Jeanne Pi研究發現,僅25%的專案能準時交付,且募到越多款項的專案,越可能延遲交付,資助人面對這種胎死腹中的專案和平台不擔負任何損害的情形,也只能束手無策。 


因此想藉由群眾募資平台創業,不僅在設定募款目標時需和真正產出所需的資金相符,還要能和製造廠商妥善溝通,才能妥善運用資金,順利開啟創意事業。面對未成功執行的專案,提案人和資助人並非借貸或入股關係,所以不須還款,美國也通過了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給予群眾募資平台法源依據,資助款項如同慈善捐款項目,無償還責任,然而,一旦提案人失信,便可能永無翻身的機會,因為群眾外包的力量不容小覷。 


具爆發力的創意點子,選擇群眾募資平台,不僅有財務助益,還能在產出前,經資助情形的測試市場反應,達到口碑行銷效果,另外也能進一步修正創意點子,再進入生產流程。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成功運作的群眾募資平台,只是目前還欠缺建全的線上金流法規,期待未來法規能完善,以防堵詐欺等弊端,使群眾募資平台達成良性循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