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崛起 製造業個人主義革命

記者/鄭閎睿


平面印刷技術再也滿足不了人類,現在的人們需要更快速、方便的得到實體成品,人們想要自給自足的製造個人化產品,而這樣的觀念與第一、二次的工業革命所發展出的大量且標準化製程背道而馳,似乎有回到過往人們在農舍織布的製造模式的趨勢,而產業數位化改變了整體商業與生產模式,也改變人們的工作形態。


過往的製造業模式中,人們的創意必須藉由工廠的打模機來產生實品呈現,而代價通常是所費不貲,而這樣的生產模式在現代被所謂的創客工廠(Maker Space)逐漸打破,人們藉由技術逐漸成熟與生產成本降低的3D列印技術,可簡單的將設計圖上產品做出呈現並且修改,製造出傳統工所做不出的複雜模型。


而近年來3D列印因專利過期,使生產成本下降而逐漸普及。日本的創客風潮正是由於硬體成本降低而應運而生,美國科技雜誌Wired前總編輯Chris Anderson亦曾表示,當打造一個產品之原型,和生產一萬個產品之固定成本相同時,誰都可以成為製造業的創業者,此說法印證了3D技術能有效降低製造業的門檻。


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認為少量多樣是台灣製造業的轉機,不能忽略製造業的客製化趨勢,中華經濟研究院也認為,3D列印技術大幅縮短設計到製造間的步驟。而近年來興起的群眾募資平台,帶動所謂的社群式製造,其中不能被忽略的正是3D列印技術,人們可更快速的將創意化為實體,打破傳統商業價值鏈。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