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在哪裡? 網路通路變革時代

記者/吳政瑩


幾年前,網路購物進入門檻不高,只要自身擁有電腦繪圖技術和商品,人人都可以經營虛擬通路,並得到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近年來,網路銷售愈來愈繁盛,相對使用網路購物的消費者也變多了。在眾多相同商品、不同網路店家競爭之下,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變成人人都能經營網路通路,但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有亮眼的業績。因此,網路銷售的技術提高,誰最能吸引消費者進入購物,如何在網購頁面上展現店家獨特價值已成關鍵。


現今網路通路走向專業分工,一項商品在銷售上必須有各自專業領域的人才來負責執行,經過市場調查、策略分析和商品促銷層層包覆之下,一項產品才有可能創造良好銷售業績。但是這樣的作法只是讓商品「有可能」創造良好的業績,商家常常遇到的是,同樣進行專業分工,業績依然沒有成長,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同一樣價格差不多的商品,顧客在抉擇的時候,可能只差在對通路的熟悉度和對商家的信賴度。以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來看,消費者會選擇比較常使用的網路通路,因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購物網站購買商品,除了陌生感會令客戶感到不安之外,另外就是加入會員等等的手續繁雜,讓人不想繼續進行購買。如果是以商家信賴度作為銷售依據,也有可能吸引消費者勇於嘗試沒有接觸過的網路通路,這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只不過這是必須在品牌或商家有一定知名度的狀況下才能達成。


商品方面則是必須以適當的產品放在對的網路通路,才會有效果產生。比方說某網站通路專門銷售家電,商家卻將美妝品的產品置入其中。會逛家電類通路的消費者在尋找商品時已有特定的產品搜尋目標,將美妝產品置入只會顯得這項產品突兀,消費者更會認為這家商家不夠專業,反而可能引起負面觀感。因此,對的產品放在是當的通路才是最好的做法。


最後就是產品差異化區隔。同樣的商品,只要商家之間不要互相削價競爭,造成市場行情崩潰,其實同樣的產品也能各自創造不同的價值。可惜的是,削價戰爭在商業行為中一直存在,要達到互相互利也變成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為此,只能在商品上提供不同的服務或搭配促銷活動,去突顯這項產品的附加價值。在網路通路大眾化的狀態下,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各憑本事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