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問題多 行動軟體藏隱憂

記者/林詩菁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行動軟體變成為了消費者不可或缺的軟件,但你可知道你的個人資料正悄悄的被商家蒐集,個人隱私蕩然無存。根據華爾街日報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56%的應用程式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手機ID會發送給廠商;47%的應用程式會透露用戶的所處位置。關於行動軟體的隱私問題,你不可不知道。


APP侵犯隱私廠商挨告


日前傳出蘋果公司iOS應用程式─Path在未經手機用戶同意下,便擅自存取使用者的連絡人資訊。此事件引起美國眾議院的注意,並對蘋果公司提出質疑,認為該公司對於保障手機用戶的開發商規範不夠謹慎,導致開發商遊走於法律邊緣,損害消費者權益。


而在2011年12月也曾發生過手機用戶隱私外洩問題,矽谷一家軟體業者Carrier IQ所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非法搜集用戶的個人資料,如地理位置、使用過的應用軟體及網路瀏覽歷程,甚至連按過哪些按鍵都能輕易的被蒐集。雖然其強調資料蒐集是為了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機制,不會從事非法行為,但消費者仍然存有疑慮。


六大行動市集強化隱私


從今天起消費者也許能鬆一口氣,根據美國「加州線上隱私保護法案」規定蒐集手機用戶資料得APP,必須制定隱私權政策,並標示於顯眼的位置。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惠普(HP)及RIM共六家科技業者,同意改善APP的隱私問題,使用者在下載APP前,便能夠詳細閱讀隱私權聲明,保護自身的權益。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教育開發人員尊重消費者隱私及資訊揭漏,並提供管道讓消費者檢舉此類非法程式,讓開發商因違反不公平競爭及廣告不實的法令而遭到起訴。也讓消費者在安裝應用程式時,便知道哪些資料將被存取,而謹慎的思考是否下載。


行動裝置的隱私問題爭議不斷,雖然「消費者隱私權法案」獲得數位廣告聯盟(DAA)支持,將於網路瀏覽器中增設「不追蹤」按鈕,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隱私空間,但這並不代表個人資料獲得保障,業者依舊可獲得資料使用於市場研究等商用途。行動軟體隱私的問題,仍然沒有獲得全面的保護,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