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智慧型產品 購買動機大揭密

記者/張安君


你也想買智慧型產品嗎?無論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結合過去手機、PDA以及電腦概念的智慧型裝置,正席捲消費電子市場,更為台灣人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根據資策會於今年(2011年)六月的調查發現,台灣的消費者有12.9%使用智慧型手機,估計約為300萬人,而平板電腦則有6.5%的使用者,約有150萬人,資策會並預估於2015年,智慧型手機使用率將高達52.5%,平板電腦也將成長至26.4%。然而,智慧型產品的吸引力為何?是什麼原因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呢?從功能及價格兩個面向,可以一窺端倪。


即時性十足 保持連線很重要


心理學者David E. Meyer指出,「資訊供給」是購買智慧型手機的重要動機。手機大廠Nokia的廣告台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則充分說明智慧型產品的實用性,及易用性的重要。在web2.0的時代下,能「即時」傳遞訊息對消費者而言日漸重要,而智慧型產品正好滿足這項需求。


首先,在工作方面,能即時回覆電子郵件,被視為個人專業度的象徵,而智慧型產品攜帶方便,對使用者而言更是加分;再者,在社交方面,隨著社群網站風靡全世界,網路使用者早已習慣隨時更新朋友們的動態,此外,智慧型產品能讓使用者運用零碎的時間,瀏覽網頁或閱讀新聞,是資訊社會下的重要商品。


通話上網通通包 價格門檻降低


行銷大師Kotler認為,價格在購買行為中扮演「限制」的角色,然而,手機製造商與電信業者合作的策略奏效,成功消弭高單價造成的阻礙,智慧型產品在電信業者的推波助欄之下,成長將更為快速,目前多家電信業者爭相引進,或自行推出智慧型產品,從高階到入門的消費型機種,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再搭配月租費以及上網費用,大幅降低智慧型產品的購入成本,提高購買意願,目前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比率也達3到4成以上。


網路行為革命 當心上網成癮


隨著智慧型產品的蓬勃發展,網路使用習慣也逐漸改變,尼爾森的調查報告指出,智慧型手機用戶有2/3的時間使用App,另外1/3的時間使用瀏覽器上網,可見行動上網裝置已改變使用者習慣,消費者的重心逐漸轉往提供專門服務的應用程式App。而日漸頻繁的上網習慣,也可能產生許多缺點,如公私的界限模糊、做事容易分心、甚至影響視力等,都是使用成癮的後遺症。


你購買智慧型產品了嗎?小心上癮。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