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消費者權益 中國電子商務加把勁

記者/張安君


中國網站百度淘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列入市場黑名單,使中國電子商務的仿冒、侵權事件檯面化。為因應3月15日的國際消費者日,中國各方重新檢視網路市場的誠信問題,並強調打擊販賣假貨、劣質品以及詐騙行為。


中國網路交易發展迅速,截至2010年市場交易金額就超過5000億人民幣,用戶有1.6億人。但據《2010中國網絡傳銷調查報告》指出,中國電子商務中受騙金額達80億人民幣,其中包括透過釣魚網站行騙、偽造付款頁面、販賣仿冒品及劣質品、個資外洩、帳戶資金盜領等,顯示網路購物安全問題嚴重。


在信用制度上,多數網站依賴的評價制度,在中國有人提供炒作評價的服務,原廠授權證書亦有偽造情形。在消費者服務方面,網路消費產品退換困難,也為北京工商局的消費者主要投訴項目,在消費者處於極度弱勢的情況下,已影響電子商務市場的健全發展。


其實,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即祭出《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針對現存問題,近來將目標置在網路商品侵權盜版問題,積極「打假」。網路業者加強消費者投訴服務、退貨機制,以維護聲譽,民間網路業者也自組團隊,接受人民投訴,卻又出現假投訴網站的怪現象。購物信任機制的建立,仍是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一大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