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詐欺花招多 警民齊防範

記者/周季庭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未來必然的趨勢。然而利用網際網路購物雖然提供給消費者許多的便利,卻由於這樣的便利往往導致疏忽了細節和比較,進而衍生許多問題。網路交易犯罪日漸猖狂,除了資訊犯罪專責警力需更盡一份心力,消費者在網路購物時,更應加倍小心。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統計顯示:去年一月到八月,網路犯罪的項目中有51%為網路詐欺。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網路犯罪問題,刑事局建置了「網路交易驗證平臺」,整合警界和業界的各項黑名單資訊,統整遭警示的帳戶、手機號碼和身份證字號及信用卡帳號,若上述提及之號碼遭使用,則提醒相關單位注意使用者狀況,以降低網路詐欺成功的機會。


網路詐欺花樣層出不窮,不僅有網路購物平台上的拍賣糾紛、各種不同手段的信用卡詐騙、原本號稱免費的服務卻要加收額外費用、成人網站私自將網友數據機轉接至國際長途電話牟取暴利、非法的多層次行銷、宣稱無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機會等。


除了帳號遭盜用或各項可追溯的犯罪行為外,還有一種新型態的「半詐欺」,便是透過不實的廣告引誘消費者購買。由於口碑行銷在網路購物中佔有一席之地,網友往往對常常發文的部落客有一定的信心,認為知名部落客推薦的各項產品或食品,皆有一定的品質保證。


廠商嗅到了這股「商機」,便用錢買通部落客,撰寫與事實不相符的食記或是商品使用感想,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並購買。然而卻屢屢被踢爆部落客內文造假,無論是食品的美味程度或商品的好用指數都劃上問號。然而這樣不實的廣告目前卻無法可罰,因此消費者在網路購物時更應小心謹慎判別真偽。


網路購物當紅,不可避免的衍生許多詐欺行為,消費者除了期待警政人員更有力的防範外,在購物時理應更為審慎和自律。不僅貨比三家不吃虧,詳細瞭解各項產品的細節,也應該注意個人資料是否遭到盜用和竊取。才能在自身隱私和權益不受損的前提下,購買物超所值的各項產品。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