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如雲煙? 網路世界的前世今生

記者/李佩珍


在21世紀的資訊時代裡,網際網路充斥著爆炸的即時訊息,一步步侵入我們的生活,儼然成為民眾每天必使用的訊息媒介,並在各式上網載具的蓬勃發展下,隨時隨地遨遊網路世界不再是件難事。


就網路世界的演進而言,雖然IT產業發展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成為眾人熱烈討論且重視的話題發生在90年代末期,導因於當時全球股票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市場榮景,其中又以資訊類股(IT)的漲幅最為明顯。資訊類股本著網際網路日漸普及、新興通訊科技的進步,以及預期未來湧入鉅額資金投資等眾多樂觀期待下,深受股市投資者喜愛而大量投入資金,獲利持續高速成長,根據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指數顯示,2000年當期共上漲近80%之多,全球趨勢一片大好。


但在這片榮景背後,驚人上漲的股價使很多公司的價值被嚴重高估,成為虛有其表的美麗泡泡,當泡沫破裂時,股價急速下挫,許多企業因此破產倒閉。然而,繼起之Web 2.0代表的是一種自網路泡沫化之後,從資訊網路產業版圖中重新塑造的網站生態模式,主要強調使用者參與網站運作的互動概念。


伴隨著全球Web2.0熱潮,各式以使用者為中心來建構內容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遠近馳名的FacebookYouTubeMySpaceWiki維基百科等,到在國內闖出一片天的無名小站iPeen愛評網FunP推推王Plurk等網站,皆在網路上引發使用者熱烈討論,無遠弗屆的Web 2.0概念逐漸成形。


網路發展至今出現許多令人激賞的創新應用服務與網站,而使用者亦以驚人的頻率持續地湧現,像是每日增加約1700篇有效性文章的Wiki維基百科,或是每日吸引超過六百萬人次上線瀏覽的YouTube,和目前全球會員總數已超過二億人,且每日仍以15到20萬人數的速率增加的Facebook等,各式各樣標榜具獨特功能或特色的內容分享網站也預告了下一波網路趨勢來臨。


但隨著創新網站的推陳出新,許多過去紅極一時的網站也面臨著營收下滑、使用者琵琶別抱的情況。2006年處於全盛期的MySpace,曾佔有美國全部網站流量的4.5%,是Facebook當時最大的勁敵。如今的MySpace不僅能讓用戶透過MySpace網頁登入Facebook,並經由Mash Up整合兩邊的帳號,由Facebook「輸出」使用者的喜好和興趣,MySpace就能透過這個機制得知用戶的個別偏好,進而針對興趣提供客製化的音樂、電影、電視節目串流。


社交網站帶動了網路應用服務的崛起,而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上網載具的出貨量明年可望達到高峰,預估將促進創新性社交網站的發展,未來網路生態將如何演變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