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正夯 實體出版往哪走?

記者/廖俐妤


電子書熱潮逐漸發燒,根據研究機構In-Stat估計,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銷售總額,從去年開始至2013年,將成長至九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九百億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94.5%,遠高於手機產業初期61%的成長率。「這還不包括電子書本內容的產值,若加總,一定上看兆元。」資策會產業顧問王勝宏說。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統計,9年後,電子書出版營收將正式超過紙本。


早在1998年電子閱讀器就已出現;其核心的顯像技術:電子紙,在十年前開始量產;無線傳輸更是在二十年前就存在的技術。然而這些技術直到Amazon於2007年發表第一代Kindle,才引爆商機,根據郭明錤預估,2009年Kindle賣出180萬台,市占率高達五成六。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郭瑞祥指出,Amazon屬於企業創新種類中的商業模式創新。美國BusinessWeek則以將Amazon譽為「出版業中的iPod模式」,如同蘋果在推出iPod前,一開始就先收購五大唱片業的曲目,Amazon則花了至少兩年,和美國所有出版社談電子版權,以達到內容豐富的目的。再加上Amazon擁有自有購書平台與Kindle閱讀器,使Amazon得以成功投入電子書販售市場。然而,當科技大廠紛紛搶食電子書市場大餅時,首當其衝的出版業又應如何因應?


實體書籍電子書化面面觀


因應電子化時代,印刷書籍是否全部走向電子化?出版業相關業者面對電子書與數位閱讀時代,積極地對旗下公司進行組織調整與變革,例如城邦集團何飛鵬宣告紙本書只剩五年的壽命,並以此為基準進行組織大規模的調整,實體書店也思考其他經營方式,如被稱為特色書店阿維的書店改賣二手書,而其他實體書店,特別是獨立書店也往複合式的經營方向努力,例如結合咖啡廳、舉辦講座。群學出版社總編輯劉鈐佑推測,電子書並不會完全取代紙本書,紙本書最終或許會變成奢侈品、蒐藏品。當數位閱讀崛起,電子書越來越普及後,逛書店或是買紙本書將變成一種身分象徵。換言之,紙本書的消逝,並非指紙本書載體將消失,而是出版產業營運模式將因應數位閱讀趨勢而產生典範轉移。傳統紙本書經營方式將日趨沒落,而配合電子書特性的營運模式將興起。


實體書籍電子化對出版業者有什麼影響呢?出版商除了省去印刷、通路以及實體店面上架費用外,由於複製電子書不花費成本,若能透過網路販售,出版社可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然而,電子書檔案有被盜版的風險,因此業者也可能因此損失許多銷售機會。對出版商而言,要如何在電子書趨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立基點,將成為影響傳統出版商未來存亡的重要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