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要怎麼玩? 換顆腦袋再來玩!

記者/張金安


在文章開始前想先問大家幾個問題:「網路賣糕餅奇不奇怪?」「網路賣餃子可行嗎?」我想答案應該都是Why not ? 沒錯!為什麼不行呢?現在有許多有特色的產品都已不再透過實體店鋪來販售,皆改由網路來銷售。其中以特色產品及老產品居多。這裡所謂的老產品並不是真的指產品老,而是說這項產品本身早已享有知名度,但在傳統通路上卻已無法再突破,因此只好利用網路的特性,藉此降低作業成本、提升反應速度、省去開店成本…等等。


既然網路可以提供企業這些優勢,那為何目前在網路上成功的公司都不是原本產業中的佼佼者呢?因為照理來說,這些廠商所享有的優勢勢必會高過於那些新創公司才對,但怎麼就是沒有一間企業在網路上的作為可以被視為是一個典範以供大家學習呢?


根據筆者的觀察,其實就是心態在作祟。當企業戴著藍眼鏡在看待網路時,它就是青的;戴紅眼鏡在看時,她就是赤的。因此要怎樣去利用網路,就取決於經營者是如何看待了,而最大的影響因素莫過於經濟了。要是一家企業無法再透過原本賴以維生的生存方式存活下去,那麼它就只能找新的出路。以報業為例,由於受到網路「免費」特性的巨大影響,使得傳統報業面臨嚴重的考驗,站在一個動輒得咎的路口,只能選擇要順應趨勢朝網路發展,再不然就只是裁員關門。


由於衝擊是如此巨大且不可敵抗,因此報業也只能選擇走上網路一途,至於那些不願選擇的,也都已經關門大吉了。故最後也使得報業在網路這塊領域的發展上,遙遙領先其他傳統媒介。像UDN、動新聞、中時電子報…這些都是順應時事所趨的做法。它們不只是要靠網路來宣傳實體的產品,更欲透過網路來販售實體內容。除此之外,也發展出許多像是線上出版和電子書的附加服務,期望能透過這些服務增加營收來源。因此在作法上便會將既有的產品以及新創的服務作融合,以提供顧客不同於實體的享受。


較之於報業的積極,廣播與電視則明顯不是那麼有衝勁。依筆者針對這些業者訪談的結果發現,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網路的重要性以及淺在發展性,但由於本業所受到的影響並不嚴重,或者可說不受影響,因此在作法上便顯得保守,沒有什麼積極的作為。即便有,也是以成本投入不大的方式,像是社群行銷或資訊提供來做投入,鮮少有或甚至沒有以網路為中心的業務活動。


到底這中間的差錯出在哪?筆者認為決策者的心態其實便決定了一切。由於實質的營收並未受到實際的影響,因此導致除了報業外的媒體公司,皆採取一保守的態勢。雖然心裡明明知道網路對產業未來的影響會很大,但由於還沒真正遇到,所以也就不怎麼著急,因此只要是需要投入大成本才能執行的活動,便一律打回票。


這樣的做法正如同那些傳統產業的業者一樣,如果本來實體的業績還算不錯,也就不會考慮要利用網路這項媒介。反而是那些實體收益差強人意的企業,或沒落的產業才會選擇要怎麼利用網路突破瓶頸。


其實這之間無所謂的對錯,因為企業的經營每一步都是險棋,難保一項大規模的投資最後換得的便是血本無歸,因此不管是前近還是後退都得小心翼翼。但若以長期的觀點來看,決策者若不趕緊換顆腦袋,趁著真正的衝擊還沒來到之前便趕緊趁此時在網路上玩出一些新花樣,恐怕到時要變也為時已晚。不信的話,看看報業就知道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