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要錢 線上音樂是唱片業雙面刃?

記者/王力威

有人說,台灣有三樣東西是免費的:陽光、空氣和音樂。從iTunes在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55歲生日時達到第100億首下載再次印證,數位音樂改變了傳統音樂的銷售方式這個事實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數位音樂開啟了音樂創作者或唱片公司(上游)直接販賣音樂給消費者(下游)的商業模式。但防不勝防的就是擔心消費者太輕易得到這首歌,接著就可以快速傳佈給其他人,所以才有數位權利管理系統(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DRM)機制的出現,但是由於資料的自由交換是網路生命力的所在,數位音樂快速在網路間流通已無從遏止,所以販賣數位音樂應該跳脫傳統模式,改以新思維出擊來因應有別於傳統的收聽型態。

音樂從商品變廣告 水龍頭流出後的附加價值

水晶唱片行老闆任將達曾提出:數位音樂要像水龍頭一樣,在網路上源源不絕流出的概念。簡單來說,「一首歌賣一塊錢,一億個人下載,產值就是一億元」或「一首歌讓一億人聽到,即使不收費也會帶來龐大影響力」,因為大量的下載足以產生龐大的商機。當一首歌曲被大量下載後,就表示它很受歡迎,連帶也可能帶動歌手走紅的程度。

而後,一首歌紅了之後變成手機鈴聲讓人下載,電信業者就要和唱片公司購買版權。歌手身價提升受歡迎了,就可以接代言賺錢。水龍頭音樂讓音樂從商品變成「廣告」,真正的商機是在一首歌被大量下載後的「附加價值」。換言之,這種「微利但大量」的商業模式,意指水龍頭音樂不是要賺「賣」音樂的所得,而是要賺「音樂被大量下載後」所產生之影響力的收入。依照政治經濟學派的說法來看,或許消費者才是真正的商品。

線上串流加付費下載  kkTunes將成新王道

台灣現有的計價方式以讓你聽到飽的包月制和以「首」為單位計價的單曲制為主,月費模式又分成線上收聽(如KKBOX)和無限下載(如ezPeer)。但各自的優缺點都使得各家在這塊大餅上無法取得優勢地位。國外的下載平台Rhapsody,混合了線上串流以及付費下載的模式,未來最有可能成為台灣發展的音樂下載型態。

首先,線上串流最重要的就是頻寬的容量和連線的速度,隨著3G開台和WiMAX無限傳輸技術的開發等科技發展,搭配台灣高密度的網路分布,使得行動下載得以成為未來服務的趨勢。消費者只要一打開行動裝置就能源源不絕的收聽自己想要的音樂。此外消費習慣的改變也是重點之一,人們之所以需要音樂,目的已經不是為了擁有它,而是希望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想聽就聽,輕鬆享受音樂,這也是為何SONY推出的Walkman會成功的原因。

回到本文最初提及水龍頭音樂的概念,讓音樂如同水龍頭一樣一開就一直流通,但是光是讓它流通,讓消費者聽完就算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透過整合行銷的手法,配合行動寬頻的技術發展成熟以及不同平台的推廣串連和會員間的口碑行銷,成就歌曲或歌手的竄紅,經由不同的通路互相幫襯達到最大的效果。

過去幾年,台灣的唱片界親眼看著P2P業者猖獗已久,又親眼看著MP3播放器市場飽和,隨著各種數位內容呈現方式的創新,數位音樂商店除了廣告所能提供的服務範圍擴增,發展空間也更為多元。雖然業者也還在思考怎麼擁抱這個新世界,但只要學著把音樂還給消費者,讓購買可以更方便,相信未來音樂產業的營運模式將充滿無限可能。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