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魅力大 大學生拜倒裙下

記者/周季庭


根據網路市調公司創市際的統計觀察顯示,17到21歲就讀於大學的網友,去年到達率前3名的類別網站分別是入口網站、社群,以及提供各種個人網路服務(如通訊錄、行事曆、網路記事本等)的個人網路服務類網站。


統計調查報告中顯示,大學生網友上網停留在社群類網站的時間最長,並有許多大學生表示他們將社群網站視為重要的人際溝通、交流管道。報告還指出,比起一般網友,大學生網友造訪娛樂性與實用性類別社群網站的機率更高。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從美國延燒至台灣的Facebook熱潮魅力持續高漲,具有勇於嘗鮮特質的大學生儼然成為最死忠的支持者。該網站公布目前註冊會員人數已經超過2億。從種菜、各種線上小遊戲,到與過去失散多年的朋友再度「結緣」,種種新穎又吸引人的服務,讓Facebook這檔大戲越演越烈。


甚至連譽為「DNA之父」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詹姆斯‧華生博士(James D. Watson)在台公開演講時都表示,絕對不要屈服於舊的想法,你就是未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之餘,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學生更應多利用像是Facebook等網路社群,與各國學術菁英接觸、交流,才能激發新的思維。


除了人際互動和娛樂效果外,大學生為了拯救自己的荷包,也開始利用網路社群力量號召網友,向各地商家爭取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優惠,希望達到買賣雙方的雙贏局面。大學生網友不僅利用社群組團網購,更希望藉由學生所具有的時間彈性優勢,加上以量制價,換取較大的飲食優惠,期待能與店家達成冷門時段消費,獲得較多折扣的另類消費模式。


網路社群提供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與探討的功能更深受大學生青睞。綜合性的討論社群如PTT實業坊,曾創下單一時間在線人數超過十五萬的紀錄,而註冊人數更高達一百五十萬。藉由各種不同的分類,大學生很容易找到與自己屬性相同的看板,從休閒娛樂到各項專業知識都有專屬看板提供網友討論。


雖然網路社群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Facebook為例,雖然有五分之四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社群網站不會對他們的學業造成影響,但根據一項調查顯示,Facebook使用者每周只花了1至5小時唸書,而非Facebook使用者每周唸書時間則有11至15小時,而他們的學業成績也顯然造成了相對的影響。


網路社群對大學生來說,雖然滿足了人際交流和各種知識汲取和娛樂的功能,但不當或超時的使用仍舊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大學生恐怕還得更有自制力和選擇能力,才能夠兼顧網路社群和現實生活。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