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影音風暴 在自由與開放中畫下疆界

記者/謝佩君

說起網路影音,YouTube幾乎是大部分網友的第一聯想。2005年創立至今,YouTube的飛快成長,創下許多驚人數據,目前會員人數已超過三億,超過半數的使用者每週至少登入一次、與他人分享影片,每日的影片瀏覽次數超過10億,每分鐘至少有20小時的影片上傳至YouTube,最熱門的影片觀看次數超過1億5千萬…而要看完YouTube上所有的影片可得花上好幾百年的時間。


隨著規模的成長,YouTube也致力於突破服務上的各種限制,例如推出22個地區17種語言的在地化服務、突破上傳檔案大小與長度的限制、播放高畫質影音等,未來甚至可能支援3D影片格式。在Web2.0的精神下,任何擁有基本攝錄或影音編輯器材、可以連線至網際網路的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分享給成千上萬的網友觀賞,也引爆了公民新聞與獨立影音創作的熱潮。也正是這種自由開放的創作與分享風氣,讓YouTube成為最受歡迎的影音網站。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喜愛YouTube,至少對某些政府官員或者版權擁有者而言,YouTube簡直是非法影片的集散地。由於觸犯到文化或者政治的敏感議題,YouTube履遭封鎖,例如對泰國國王不敬的影片或者對土耳其國父的諷刺影片都導致YouTube遭該國封鎖,而去年初巴基斯坦對YouTube的禁令還造成網站癱瘓了一個多小時。YouTube也是中國政府網路屏蔽的常客,一般推測是因為YouTube上有許多違反中國政府立場或不利其國際形象的影片所致。


除了政治與文化議題,YouTube最引人爭議的就是版權問題,因此越來越多影片應為違反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被停用、移除,或者變成聲音或畫面殘缺的半成品。近一兩年來,YouTube的使用者又遭遇了一個相當惱人的現象,因授權或者法律而造成的「地區/國家」的限制,讓使用者看得到影片連結,卻無法滿足一飽眼福的慾望,滿心以為網路與科技已經達成「地球村」的想像,但其實國界與疆域依然存在於網路上,存在於標榜分享的影音平台上。


讓使用者感覺受限的還有廣告,從網頁週邊逐步進逼至影片邊緣,甚至附加在影片開頭想閃躲也逃避不了的影音廣告,讓人直呼「以前明明沒有這些東西!」而使得觀賞經驗大打折扣。不過在YouTube被Google以天價收購後,各界都睜大了眼睛看YouTube如何在免費提供巨大頻寬以及諸多版權控訴之餘,在商業體制中尋找活路,因而使用者多少也有接受廣告四面八方而來的預期心理,置底橫幅或者開頭影片不再是最後防線,YouTube已在完整播出的影集當中內嵌15秒的廣告影片,播放至少五次以上,打破了YouTube「不影響使用者觀賞完整影片」的堅持。


在YouTube上的諸多限制,也許還沒有出現在其他較為小眾的影音平台當中,然而也不禁讓使用者思考,「自由」是否真的是網路世界的特性,因管制總是與自由相伴,影響我們在網路上的各種活動,而資訊的流動並非總是無遠弗屆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