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迷思 從摩登時代解放出量身訂作

記者/蕭如君

從電影《摩登時代》的黑白齒輪裡滾進滾出的卓別林,揮動他有血肉的人性對比了當時資本主義大量機械化生產背後的制式與冷酷。電影中的省思行動於後現代理念的期待加上新科技的承諾,大量生產被解放,客製化的生產與消費因此出關,訴諸為消費者量身訂作、消費者手握主導權,意欲讓消費者摩登得很有尊嚴。


隨著資訊革命揭竿起義,特別是網際網路的陣仗,讓消費者的地位逐漸有了轉變,連帶影響了消費行為。根據東方線上<屬於七八年級客製化的未來>一文,此篇文章作者認為客製化是消費者用以表達「消費民主化」的一個具體方式。然而需要惦記的是,客製化是依賴需求與供給兩方面的相輔相成。


從供給面檢視,即時生產模式、模組化生產、網路訂單、與高彈性的生產技術,都使得客製化不但在小眾市場得已生存,同時在大眾市場也能夠有發揮的空間。過去「有限制的客製化」會隨著技術的精進而破除有限。然而需求面並沒有這麼好處理,雖然客製化行走多年,卻尚未成為普遍認同的價值,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仍然是以從中選一的觀念來進行消費,而非徹底明白自己的需要,再去尋找提供者量身訂作。


在供需詭異的拉鋸下,客製化那樣追求「不同」的沾沾自喜,通常同時會誇大了「大同」的缺陷。就軟體開發來說,公司內部的開發人員固然比較了解自家企業的特殊需求,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標準化的軟體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專業的軟體公司有比較多的資源可以投資在了解各類使用者的需求,自家公司開發的軟體則是有可能陷入落實量身訂做但是易用性低的窘境。


論及資訊的提供,由於只向消費者投以他們感興趣的主題或觀點,如此一來,消費者對興趣缺缺的部分,便在起初守門時過濾掉,避免接收其他觀點,這樣的消費民主在某程度來說,反而會有弱化公民思辨的能力,以及產生難以激盪對社會議題的討論與參與的後果。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