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經濟 具有潛力卻也亟需栽培

記者/邱志豪

「某天,正為了畢業論文傷透腦筋的時候,隨手在搜尋引擎打上論文,赫然發現論文代寫的廣告,過沒幾天就已經準備送口試申請單…」當這樣的好康出現在你身上的時候,別以為是論文之神正在眷顧著你,而是Google AdSense在背後悄悄地利用你的搜尋來賺你一筆。也恭喜你,你正在替所謂「搜尋經濟」奉獻你的一己之力。


簡單的來說,搜尋經濟就是按照使用者的關鍵字來判讀使用者的需求,並根據該需求提供服務或商品的資訊。像是Gmail中不時出現的廣告,或是AmazonPandora的推薦都是在這樣的機制之下所產生的。有許多人看好這樣的機制,認為搜尋經濟將是未來網路化的生活中最具潛力的商業模式。但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首先來看現在網路使用者的搜尋習慣。市調公司comScore針對網路搜尋的調查中顯示,光是今年5月份的美國搜尋次數就高達143億次之多,跟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33%。另外從YouGov在英國所作的調查來看,幾乎有一半的網路使用者有搜尋成癮的現象,在面臨抉擇時會因為無法上網搜尋而感到焦躁。從這些使用者行為調查看來,搜尋經濟的確有很好的利基點。


但回到實際面來看的話,似乎就不是這麼一回事。自從Google AdSense開放網友申請之後,越來越多的廣告開始攻佔各個網站跟部落格,但根據統計顯示,平均每個AdSense的廣告點擊率不到1%,就算是第一個禮拜就賺進300美金的知名部落客-艾瑪也都只能勉強將其部落格上的廣告點擊率維持在1到2%。


既然有這麼強的搜尋行為支持,那為什麼點擊率卻還是如此低落?重點在於企業跟顧客的認知落差。其實消費者的搜尋行為背後代表的是對資訊的需求,不管是對商品的也好,對服務的資訊也罷,要的都是「資訊」,但反觀企業所扮演的認知卻還是停留在廣告提供。廣告跟資訊或許只有一線之隔,但正是這中間的差距阻擋了點擊率的增加,也抑制了搜尋經濟的成長。


或許有人會問那現在正當紅的即時搜尋(Real Time Search)是否能成為促進搜尋經濟成長的靈丹。微網誌的出現,將傳統舊有的內容(Content)切割成破碎、不完整卻更為迅速的訊息(Message),若是利用舊有的蒐尋模式是無法完全將這些訊息化的資訊網住的,而即時搜尋的出現正好能夠彌補原有搜尋的速度跟廣度。但必須要正視的問題是「需求在哪裡?」,需要到以分,甚至是以秒為更新單位的訊息似乎屈指可數,若不能創造出需求,再炫的功能都可能像是煙火一樣,只存在觀賞價值,而實用指數卻是零。


因此,搜尋經濟到底是不是照亮企業未來發展的那盞明燈?綜合地來說,搜尋經濟就像是具有潛力的孩童,卻也亟需栽培。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