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關於數位閱讀的二三事

記者/張凱耀


我們總把數位閱讀與電子書作直接的聯想。事實上我們每日親近的手機與電腦都不斷地建構我們的數位閱讀經驗。電腦與手機的使用我們習以為常,但是當數位閱讀在電子書上體現時,激烈的論戰於焉展開。


大概是電子書總是讓人直覺地想到「取代紙張」這回事叫人感到不舒服吧。保羅.杜奎德(Paul Duguid)在<資訊革命了什麼>一書中指出,整個論戰的癥結點在於,知識與文字的呈現方式,無論是紙文件或是電子書,是否只是「載體」?我們是否把資訊當作「物品」可以像貨車載貨物一樣跑來跑去?正反兩個觀點像是朱熹與王陽明對於「格物致知」大異其趣的解釋。非常概略地說,朱熹認為知與物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朱熹會看好電子書的發展,文字如何呈現都不影響知識的本質。而王陽明卻認為知與物是分不開的,故王陽明會是傳統閱讀的擁護者,紙文件不僅呈現文字,紙張的觸感、氣味及摺痕都能建構我們的閱讀與知識。


自2000年以來,投入電子閱讀器生產者可謂過江之鯽。雖然下場大多不堪,然而業者不斷叩關即顯示了這個資訊時代企圖改變閱讀這件事的野心。究竟電子書的魅力在哪?拿踩著無數屍體到來的Amazon Kindle2來說,輕薄,螢幕也頗大的,還可以無線上網,下載一本書只需一分鐘。內建喇叭滿足人們一邊讀書一邊聽音樂的壞習慣。目前的電子書還是專為英語系國家的使用者設計的,美國的圖書出版業者正想像著kindle可以像ipod解救奄奄一息的音樂產業般對出版產業面臨的數位化潮流提供正解。畢竟連年降低的實體報紙接觸率是不爭的事實。對於消費者來說,電子書的好處在於方便攜帶,瑣碎的時間將可充分利用。


只是王陽明陣營的看衰的理由依舊堅強。從外觀開始,書籍的出版越來越重視外觀的設計,一本書簡直像是個藝術品般地精美。這是數位閱讀器望塵莫及的。Kindle為了省電,使用了電子墨水(e-ink)將文字印在灰階色彩的畫面上。這點其實違反了期待,我們還以為電子書可以多麼酷炫呢。電子書其實陷入了兩難,全彩的呈現既耗電又傷眼,灰階色彩的呈現卻又若有所失。在閱讀效果方面,根據實證研究指出,紙本閱讀比數位螢幕的閱讀效率高於30%以上。最後,也是電子書最不可愛的地方,它太貴了。相對來說Eee PC的確可愛得多。


上述都是一些個體面向的問題,一旦論及總體面向時,那是下一篇文章的事了。出版業商業模式異動都是個大哉問。文章的最後不免要作出預測,我想不論是電子書或是紙本,誰也不會消滅誰。電子閱讀器在處理時效性的訊息如新聞、雜誌確實大有可為,牽涉的版權問題也較容易解決。至於需要全心沉溺書籍如小說等,我們還是交給書本吧。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