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與微軟 掀起雲端大戰

記者/曾玟瑜


「雲端運算」的概念簡單說就是個人電腦網路化,讓所有原本只能在個人電腦運算的功能,可在遠端網路運作。能將龐大的運算程序拆成千百個較小的子程序,交給在「遠端」的多台伺服器同時運算。透過這項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處理數以萬計的資訊,並提供和昂貴的超級電腦一樣強大效能的運算功能與儲存空間,以符合眾多用戶的需求。


過去,當網路尚未普及時,人們在個人電腦中進行各種功能,文書處理、影像繪圖、甚至玩遊戲時還得聚在電腦前輪流用同組鍵盤滑鼠操作。這個「近端」的年代,亦同時是微軟這個巨人崛起及稱霸的年代。微軟靠著個人用戶或商用的軟體安裝收入,即可支撐整體營收。


但隨網路發展,傳輸寬頻也愈來愈大,透過高速網路配合「雲端運算」的出現,透過「遠端」來進行各種強大的網路運算服務變得可行。Google能在1秒鐘內顯示超過全球近億個網頁的搜尋結果,就是這種技術的貢獻。現今已有許多使用者習慣使用「遠端」來儲存資料,例如把文件存在gmail中,以方便到哪都可以讀取下載,把相片存在flickr相簿當成儲存空間,甚至直接使用Google Doc進行文書處理,還會把文件放在同一個遠端資料夾中與同事討論並直接進行修改。


Google是帶領雲端運算發展的啟航者,除了發展Google Docs、Google Talk、iGoogle、Google Calendar等一系列供消費者使用的功能外,之後也發展Google Apps網路辦公室軟體,包括信箱、文件、投影片等功能。去年上線的Google App Engine,更是一個網路平台,讓開發者可自行編寫「遠端」網路應用程式,聯合眾多的開發者及服務供應商對微軟這個巨人作出大規模的反擊。


在因應此環境的變化,原靠軟體營收賺錢的微軟也開始跨入雲端運算的市場,提出「軟體+服務」的策略,強調產品的彈性化。「Live Mesh」是將此策略具體化的服務之一。它是一種可於不同平台間共享資訊的服務。只要製作一個供LiveMesh使用的資料夾,就可不必隨時留意網路連線的狀況,只要有資料更新,就可自動進行所有共享資料夾同步更新。例如使用家中個人電腦與公司個人電腦,乃至於移動中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皆能共享檔案。


除針對原有的軟體發展相應的雲端服務,在未來,所有微軟現有的軟體都將有線上版。微軟並於2008 年10 月發表了雲端運算用之平台「Windows Azure」,藉由遠端電腦負責處理資料儲存和應用程式,相當於Google 推出的Google App Engine。


Google與微軟藉自己各自的優勢,跨入雲端運算的市場,讓此技術的應用在未來愈來愈成熟蓬勃,也代表雲端運算為IT產業不可擋的趨勢。雲端運算將帶來巨大硬體設備需求,可能也是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巨大機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