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站賺不賺錢 端看網友應用情境

特約撰稿/張雯琪


景氣低迷,許多廣告主緊縮廣告預算,並將預算移轉到目標族群較明確的社群網站,以求降低行銷成本,更求達成廣告最實際的目標收益。舉凡巴哈姆特(遊戲)、Mobile01(3C)、FashionGuide(時尚美容)、Babyhome(親子)…等定位明確的網站,成為廣告主及網友提名度首屈一指的明星品牌。


但是,當這些網站擠滿了同質性的廣告,並在廣告主預算有限等各種考量下,使得廣告主不斷的嚐試將預算分割,分配到更多有效的其他社群網站。這些社群網站除提供一般的橫幅廣告外,紛紛使出混身解數,創造差異化的互動機制,發揮社群網站互動的最高價值,希望藉此提昇廣告效益,期望在廣告刊播後,爭取續刊或更高的預算。


看起來,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社群網站不斷的尋求效益提昇,廣告主的預算因而增加,產品收益也隨之增加因各網站設計不同的應用情境,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有些網站在廣告主刊登有效的情況下脫穎而出,卻也有一些網站,仍在不斷的思考如何改善網站機制,或者促使網友對廣告內容產生興趣與互動。


一般而言,網站經營者爭取預算的方法,除了網站的品牌知名度外,還有網站『質』的提昇。所謂的『質』是意指什麼呢?筆者認為,倘若Alexa網站排名是網站『量』的評量標準,那網友對於網站應用情境,就是『質』的代表。在此提及的應用情境,包括了網站提供的核心價值、網友的使用行為、使用動線等…。 


許多網站經營者,不斷的研發創意功能欲吸引網友使用,以提昇網站會員數及網站排名。但網站的定位、服務機制或實際使用族群,卻無法與廣告商品或活動產生聯結。此時,網友對於廣告商品或活動的接受度不高,會形成網友對廣告的認知,停留在搶地盤、影響公平性、眼花撩亂的觀感。


因此,讓網友正面的喜歡、接受、並主動傳播的網友回饋機制,也就日形重要了。網路所能提供的互動價值,是取勝於傳統媒體的關鍵,由廣告主出錢,網友出力;到消費者出錢,廣告主收益的模式下,不僅能增加傳播的深度及廣度,更能設計良好的雙向溝通,並提昇網站的經濟價值。


至於『質』、『量』等定義,至今並沒有公定的標準,網站提供的服務,也是經營者與網友共同決定,但往往可在刊播後的成效報告數據中看出端倪。許多網路媒體代理公司紛紛產生各別的評估標準,提供給廣告主及網站經營者雙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或解決問題的各項協助,雖然可以降低廣告主不斷找尋新的網站所耗費的人力成本與風險,或者協助提供市場層面的訊息給網站經營者。但要如何經營一個賺錢的社群網站,就有待於網站經營者對於網站定位、網友應用情境、廣告機制及網站獲利模式等關鍵因素上做更深入的探討與設計了。


國內經營者除了習慣效法國外網站的經營外,更重要的是,找到適用於台灣網路生態及網友使用習慣的差異化服務,並有效的與廣告產生聯結,就有待更多網路業者的突破與創新研究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