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大勢所趨 企業意願最為關鍵

記者/簡威瑟

從前面的文章,我們已經了解到IPv6的出現,最大的因素是由於網址位置的數量,可能無法負荷在將來的使用;因此,IPv6的推行與技術進展,在更加依賴網際網路的未來,勢必是大勢所趨。


不過,既然各界都明白IPv6的重要性,那麼為什麼其進展速度卻未能如預期般迅速呢?回顧IPv6發展的歷程,首當其衝的因素,就在IPv4轉換到IPv6所必須負擔的高昂成本。一旦轉換,不論是伺服器、前端裝置、網路設備,或者是接收端的作業系統,都必須要能夠支援IPv6,正是因為轉換成本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負擔得起,所以大多數的網站都還是採用主流的IPv4技術,硬體方面以及應用層面都仍處在觀望的階段。


因應這樣的發展難題,去(2007)年底台灣主要的七家ISP業者,就共同宣佈啟用IPv6,支援從IPv4到IPv6的連接服務,其作法是透過通道代理人(Tunnel Broker)的機制,來將IPv4的架構轉換到IPv6。對使用者來講,則需要另外下載轉換軟體,等到光纖到府的服務真正普及之後,就可以省去這一道轉換的步驟。


另一方面,先前IPv6推行的另一個大困難,與成本層面亦有相當大的關連性,也就是用戶端的作業系統。不過隨著Windows XP、Vista等軟體都已經支援IPv6的運用,為企業提供了較為方便的轉換條件;此外,現在生產的網路設備,大部分也都能支援IPv6,整體而言,軟硬體在近期發展的速度,已經為IPv6的運用製造出一個相當好的外在環境。


那麼,企業又該怎麼回應漸趨成熟的外在環境?或許可以回到原點,從網路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有的趨勢分析家以為,理論上,IPv6可以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網路位置不足的隱憂。是以對企業而言,可以預期到的是,繼續使用IPv4,由於網路地址愈來愈稀少、愈來愈貴的緣故,未來勢必得付出更高的成本在購買網路位置上;相對地,將網路架構一次升級至同時支援IPv4與IPv6的成本或許很高,但是在未來一切應用條件成熟之後,企業所遭遇到的阻力自然也會較低。


如此看來,企業將在何時變更網路架構,切入採用IPv6協定,就必須審慎去評估將網路架構升級帶來的效益,以及伴隨而來的轉換成本,畢竟,業者投入的意願,才是IPv6發展最大關鍵所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