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再見!我要去寫部落格賺錢了!

記者/虞雅琪

從前我們可能聽過大廚出來自立門戶開餐廳,卻很少聽到哪個媒體公司的主編說他要出來開一家報社,現在這些舊媒體產業想法就要被顛覆!因為部落格寫手(Blogger)獨立站出來說:老闆再見!我要去寫部落格賺錢啦!最近的消息是三月底時,同時身兼MarketWatch資深記者與合夥創辦人的Frank Barnako即將離職,並準備著自己的出版創業計畫。這則“寫手離職自創公司”的新聞一方面顯示出blog的獨特分眾個性吸引了學有專精的各界專業寫手,能夠脫離大媒體公司(網站)的牽制,進而能夠在茫茫網海中開闢一個屬於自己的專欄,另一方面也透露了獨立blog做為線上專欄的商機無限。

今天暫且先不討論如何吸引網路使用者前往點閱進而產生消費動作的部份(相關文章請見 部落格商業化轉機或危機),而是以部落格寫手的角度來看之前有過哪些成功的經營案例,而其中的條件又是哪些?

以一個月收入超過333萬台幣(10萬美元)的知名網站TechCrunch 為例,這是一個專門分析網路產業動態與科技的超人氣評論部落格,吸引了為數眾多的相關產業工作者及網路生態專家每日前往閱讀。原先TechCrunch只是他在創辦網路公司時用來蒐集、追蹤各個網路公司新聞以及工作心得的部落格,隨著人氣日漸聚生Arrington決定全心投入網路寫手的行列,同時也意外成就了全新的網路創業模式。

主要寫手Michael Arrington曾經在web 2.0創業的經驗分享中表示,最重要的先是強而有力的內容,然後才是錢的問題。唯有內容足以吸引使用者,部落格才不會只是曇花一現的美麗泡泡,首先”自由免費的內容”是推動資訊流動的必要條件,唯有將傳播的權力釋放、將資訊推向使用者,才會有機會與商機回流的可能,讓讀者輕易攜帶閱讀內容的RSS技術就是驅動Web 2.0的主要力量。再者,TechCrunch成功之處在於精準分眾而非流量龐大,其每月超過100萬名的訪客以及12萬文章訂閱數在美國並非驚人數目,重點在於將網路使用者流量轉化為實際利潤的過程。他們不是要吸引最多數的讀者來閱讀其訊息,而是以自身專業深入的精闢觀點與資訊吸引頂尖網路科技群。由於TechCrunch知道自己的讀者在哪裡,同時也讓廣告主知道其消費者是誰,這種精準專業的安全感讓廣告主心甘情願地將錢拿了出來。

以TechCrunch的例子我們看到,專業、精準分眾、免費內容提供是國外部落格得以運作營利的三大原則。反觀國內對於部落格是否會泡沫化的疑慮一直都沒有被成功安撫過,或許可以自這幾個原則來檢視現有的網路環境以及網路寫手的經營心態。再者,一味的反商無法阻擋新產業型態的發生, PayPerPost(PPP)雖遭遇到汙染部落格、買通網路寫手、置入性行銷等的猛烈反對意見,但或許創業無分對錯,需要的是一個機會與彈性的大環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