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的安全性尚具爭議

記者/李雅惠

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發展至今,不再只是單純的標籤,他除了不需要人工手動讀取之外,相較於傳統的條碼標籤,可以容納的訊息更多,而且RFID甚至可以進行修改。由於種種管理與操作上的便利性,加上美國最大的超市-沃爾瑪率先試用,也加速了RFID應用的普及;除了用於商品管理之外,RFID的便利性也使其應用更為廣泛,美國政府先前也宣佈,未來將把RFID技術應用於護照上面,也就是在美國護照中鑲入RFID晶片,儲存持有者的身分資訊以避免不肖份子偽造。

科技帶來光明卻也往往與黑暗面同時產生,一如網際網路的發達帶來時間空間的縮短,然而也同時促成更多更快的盜版;RFID這個技術隨著日益廣泛的運用,對物流業的影響甚鉅,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卻是另一種隱憂。對於業者、廠商來說,RFID除了在產品管理上節省成本,由於RFID可藉由RFID讀取器取得產品所在位置資訊,對於消費者的購買資訊與消費行為能夠掌握到更多,然而這樣對於消費者的隱私權卻有侵犯的疑慮;有些人認為,未來RFID可被偵測的範圍愈大,企業或政府可能藉此技術追蹤人們的行蹤等等。日前美國還為此產生了一個消費者反超市侵犯隱私的組織(Consumers Against Supermarket Privacy Invasion and Numbering, CASPIAN),督促政府修正聯邦法案以規範RFID技術的應用,甚至號召消費者抵制使用RFID技術的品牌。

另外,美國政府打算把這項技術用於其護照的主張,也引發不小的反對聲浪,不僅遭到隱私權保護團體的大聲撻伐,且在政府部門回收的意見調查中竟有高達百分之98的民眾因為擔心安全和隱私而反對RFID護照計畫。反對的主要原因都在於,可以遠端掃瞄的RFID晶片就像個隱藏式的天線,用於儲存身分與居住資料原意是防止盜用,但其可以遠端掃瞄的機制卻增加資料被竊的危險性,甚至被竊者根本無從發現自己的身分資料何時被移作他用。

隱私權與安全性的疑慮使RFID的廣泛應用遭到不少反對,而推行者與政府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善技術以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在法律上,針對消費者隱私保障相關的草案已經成型,內容包含使用RFID標籤的業者必須告知消費者應該留意的事項,以及規定業者必須在RFID標籤中嵌入安全元件等等。美國國務院也聲明,未來嵌有RFID晶片的護照將利用加密的數位簽章以防止資料被竄改、在護照封面也會運用防側錄材質避免資料外流等安全措施,期望提高民眾的接受度。但是仍然有許多人還是無法接受、信任這項可能侵犯隱私的技術。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