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無所不在的RFID是什麼?

記者/李謙

射頻識別即RFID(全名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電子標籤、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射頻識別標籤是目前射頻識別技術的關鍵。射頻識別標籤可存儲一定容量的信息並具一定的信息處理功能,讀寫設備可通過無線電訊號以一定的數據傳輸率與標籤交換信息,作用距離可根據採用的技術從若干厘米到1千米不等。識別標籤的外形尺寸主要由天線決定,而天線又取決於工作頻率和對作用距離的要求。目前有四種頻率的標籤在使用中比較常見。他們是按照他們的無線電頻率劃分:低頻標籤(125或134.2千赫),高頻標籤(13.56兆赫),超高頻標籤(868到956兆赫)以及微波標籤(2.45GHz)。由於目前尚未制定出針對超高頻標籤使用的全球規範,所以此類標籤還不能夠在全球統一使用。而超高頻標籤的應用目前也最受人們的最受注意,此類標籤主要應用在物流領域。頻率越高,作用距離就越大,數據傳輸率也就越高,識別標籤的外形尺寸就可以做得更小,但成本也就越高。目前面向消費者的識別標籤外形尺寸需求,一般以信用卡或商品條形碼為準。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及電子商品編碼研究,開始於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身份認證中心,目前已經分成兩個組織單位,一個是持續在研發工作上的自動身份認證實驗室,一個是由5所研發大學及100家企業聯合組成的EPCglobal。這個聯合組織是由國際組織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歐洲商品編碼)UCC(Uniform Code Council;編碼規範會議)合資而成,主要在帶領電子商品編碼發展的網絡,在全球任何產業中,提供一個全球即時的標準、自動化、精確的供應鏈商品認證工作。

EPCglobal網絡涵蓋5大要素,包括電子商品編碼(EPC)、識別系統(EPC tag and reader)、商品命名服務(ONS;Object Name Service)、物體結構語言(PML;Physical Makeup Language)及Savant軟體(Savant software)。

電子商品編碼是在供應鏈系統中,以一個數字來識別特定一項商品,再透過無線射頻辨識標籤,與判讀機藉此數字來溝通識別,判讀機將這個數字傳送到電腦或是本體的應用系統中的過程稱為商品命名服務。商品命名服務系統會鎖定電腦網路中的定點抓取有關商品的訊息,如同這些商品被生產時即可被追蹤一樣。物體結構語言是EPCglobal網絡中共同的語言,用來對物體做資料判定。EPCglobal網路社群的中樞神經系統就是Savant軟體,主要在管理及搬動訊息。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