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包」讓消費者自己當設計師

特約資深撰述/陳致中

當你買到某件用得不順手的產品時,是否有過這種想法:如果讓我自己來設計會更好?現在這個夢想已經開始變成現實了。眾包(Crowdsourcing)是個新穎、還沒有嚴謹定義的商業用語,指企業利用資訊技術(IT)讓志願在閒暇時間參與企業的產品設計、內容創作、甚至解決公司研發問題,而企業只需支付很少的費用給志願者,甚至完全免費。

眾包正是創新管理大師希波爾(Eric von Hippel)所說的「使用者中心的創新」,也就是廠商不只設法瞭解顧客需求,更讓顧客直接設計或改良產品。但是和那些完全由自願性社團發起的開放源軟體(open-source software)或風浪板設計不同,眾包是由企業所推動,並受到嚴格管理的活動。依照希波爾的話:「消費者願意廉價或免費把他們的點子提供給企業,只為了看到自己的點子變成產品。」

日本神戶大學教授小川進和德國慕尼克工業大學商學院教授Frank Piller最近在MIT斯隆管理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眾包的文章。事實上兩位學者並未使用「眾包」這個名稱,但他們提到了企業利用日漸普及的資訊科技,讓外部人員參與產品設計過程。「這是一種有效降低新產品風險的做法。」該文指出。

美國芝加哥的「無線(ThreadlessT恤公司就利用眾包來設計新T恤。該公司網站每星期都會受到上百件來自業餘或專業藝術家的設計,然後他們把這些設計放在網站上讓用戶打分;每星期有四到六件得分最高的T恤設計會被投入製造,然而能不能量產還要看公司是否收到足夠多的預訂單――只有預訂單達到一定數量的T恤才會正式被排入生產線。這樣一來,企業等於穩賺不賠。

「無線」T恤每星期會頒給得分最高的設計者獎牌和兩千美元的獎金。但物質獎勵並不重要,對設計者而言,最大的激勵就是他的心血有機會被社會大眾穿在身上;「無線」T恤會把設計者的名字印在每件T恤的商標上。這是個三贏的局面:設計者的創意得到發揮,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而「無線」T恤根本省下了雇用設計師的費用,而且它只生產獲得足夠分數和預訂單的產品,幾乎不可能虧損。嚴格來說,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改革,但這種做法確實有效降低了企業風險。

另一個例子是日本的特色傢俱商無印良品(Muji。透過它的社群網站Muji.net,無印良品從廣大的消費者那裏收集各種新奇的、前衛的產品創意,參與的消費者超過五十萬人。接著無印良品讓網站會員對各種設計打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創意被交給公司的專業設計人員,由他們把創意化為現實。

與「無線」T恤相同,無印良品透過預訂單來測試市場接受度,而非傳統的焦點團體、市場調查等方法。無印良品的策略很簡單,只要收到三百張預訂單,該產品馬上就投入生產。

同樣運用眾包,「無線」T恤和無印良品的做法各有千秋。「無線」把整個產品設計、評價程序都「外包」給消費者,而無印良品則只汲取消費者的初步創意和反饋,真正把創意變成產品的過程還是由專業設計師操刀。

「眾包」還在起步階段。與「無線」的T恤或無印良品的臺燈不同,多數公司的產品非常複雜,需要深入的相關知識與經驗才能設計。例如,也許消費者對汽車設計有絕妙的創意,但卻不知道如何把想法轉化成專業的設計圖以送給各大車廠。

然而,隨著設計軟體愈來愈人性化、價格愈來愈低廉,普通消費者設計出專業水準的產品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未來必然會有更多公司設法利用群眾的智慧,「眾包」將是未來的趨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