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牌大傘多元撐起一片天

記者/夏希瑩

作為一個搜尋引擎,Google的成功是完全毋庸置疑的。事實上,Google這個字詞甚至已經和搜尋這個動詞畫上了同義等號,成為一個萬能動詞。

Google最初僅僅是一個史丹佛大學的實驗計畫,打算使用幾百台舊電腦作為串聯的網路,希冀達成高速運算的實驗性搜尋引擎;而今,當許多網路使用者想要在茫茫網海中搜尋資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Google

網路市場泡沫化後,歷經這幾年使用經驗培養、佈建基礎架構後,網路事業逐漸由黑翻紅。以搜尋服務起家的Google在2005年間發展一連串新式線上服務吸引大量使用者垂青,使得Google品牌聲勢大漲。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日前發表的2006年IT成長預測報告中所提出,Google效應將引發破壞性商業模式加速發展,其商業模式引領著線上服務市場的二度革命,醞釀出一股催化軟體服務市場成形的力量,邁向軟體即服務供應型態,使既有的服務商無不視Google為勁敵。

Google成為上市公司之後,開始走向多角化的經營,亦引起Yahoo與微軟的危機意識,徹底利用本身搜尋引擎系統優勢,創造出相當多元化且令人激賞的服務,其營利模式以協助公司和網站提高點擊率而搖身一變成了廣告公司。老王賣瓜尚且靠吆喝,Google在疾聲吆喝的同時也找到了付錢的大佬,廣告的收益幾乎成為公司盈利的全部。

目前,Google所介入多元服務類型包括了Google數位圖書館計畫、Google Map、Google Earth、Google talk、Google Finance、交友社群的經營外,也提供email與blog的項目。每一次的出招,Google總是令人為之一亮,儘管部分的服務曾引起如使用者隱私權、著作權侵犯的各種爭議,但也顯示出Google發表新式服務的快速及創意。

多元的應用逐漸備齊,Google身為網路作業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的草圖逐漸成形,未來,使用者只要透過瀏覽器便可進入Google所設計的各式應用程式,支援使用者日常作業所需。Google股票的市值更是因此利多不斷、水漲船高。 但是多角化與專業化是一場拔河競賽,Google如何得在其中找到最佳平衡點,才是繼續增加營收的關鍵。

對於Google不斷的涉入你我生活的觸角,今年初,美國知名雜誌《Business 2.0》對Google可能的未來做了的預言,從現在開始至二一○五年間,預言出Google可能成為媒體巨人的各種服務與通路;Google將代表著網際網路、電腦和電話,介入消費者生活習慣;以及Google對人工智慧的各種研發應用。無不說明著Google持續地成長以貼近消費者日常生活。以Google而言,發展新型服務可能只是實驗性的另一場遊戲開端,但是對於百家爭鳴的市場而言,Google的參與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震撼彈。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