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佳靜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雙引擎民航機波音777,製作過程最為人探究的是其製程結合散佈在世界各地238個製造團隊以及數以千計工程師,進行同步工程、分工並有效率地完成每個計畫步驟及製程。如此浩大、跨及各領域的製作過程是如何被完成?其仰賴的是複雜且具整合性的「協同」電腦運算技術,此也為「協同運作」最成功的典範。
將協同概念拓展於不同產業的商業活動應用,再結合打破資訊疆界的網際網路,企業藉由資訊數位化以及電子化,整合內外部資源,有效提昇企業回應市場的能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獲取超越個別企業窮其所能的競爭能力,此種商務運作即為協同商務(Collaborative Commerce)。
「協同商務」有其演進過程。從1980年的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皆著重於企業內部資訊的整合,卻忽略了外部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至90年代初期,企業重心漸轉移至整合外部上下游廠商之間運作的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時至今日,產業環境快速變化、產品生命週期逐漸縮短,單一的企業資源規劃或是供應鏈管理都已顯得不足,因為上述系統是分別存在於上、中、下游各企業間,導致產生多重流程,減緩企業快速回應消費者的能力。協同商務應運而生,考量整體供應鏈體系的運作策略,進行跨企業複雜的商業流程,再廣至不同供應鏈間的配合運作,以達上中下游資源與資訊整合的綜效。
其實協同商務的本質可說是體現另一種新的產權關係。在此概念下,企業不必耗費大量的資源和成本去獲取必要資源的所有權,僅須具備使用權,即可達資源應用極大化。此與過去傳統經濟社會強調所有權與使用權合一的觀點相異,不難歸結出為何過去企業總是求大來取得競爭優勢,但終究逃不過資源的積壓與閒置的宿命。在資訊經濟的優勢下,網際網路打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全球資源能夠透過協同商務的概念與技術,釋放閒置資源同時又壓縮和擁有其他的關鍵資源達到最適配置,企業也因此變得更加靈活、更具彈性。
現今商務環境的特性趨使協同商務日益重要,但在導入協同商務的同時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困難性,例如各個企業流程皆不相同,應如何將內、外部流程作最適整合、資料共享,資訊安全應如何被加以保護、溝通流程及工具改變後,員工的教育訓練…等都是必需被克服的。另外,從產業的需求來看,相信製造業、流通業將是參與此波協同商務不可缺席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