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電子商務商業模式(五)「商業模式」的研究意涵

特約撰稿/楊舜慧

「商業模式」這一個詞語,最早是在1970年,出現在電腦科學雜誌上,用來說明資料處理與資訊流通程序之間的結構和關係。到1995年,網際網路興起之後,「商業模式」這一個詞語,逐漸陸續出現在暢銷的商業雜誌上和電子商務領域的研究中。直到今天,許多知名的商業雜誌和管理期刊,已經廣泛使用「商業模式」這個詞語,來陳述成功企業的經營典範。

因為外部環境劇烈的變化,引起企業必須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觀,以對抗今日的現實商業世界的競爭。雖然,「商業模式」的研究是一個才剛萌芽的研究典範。但是,相繼而起的研究者,希望藉助使用模式,來系統化地描述或解釋真實商業世界的現象。

什麼是模式(模型)?


模式(模型)是一個抽象的事物,目的是做為整理與簡化對現實的觀點,而可以代表某種重要的屬性。社會科學家也使用模式來獲得不能直接觀察現象(例如:一個經濟體系)的新觀點。社會科學的研究像其他科學領域一樣,是建立在理論與經驗研究兩個重要的成分上。因此,社會科學家的目標是在「觀察與經驗」和「觀念、理論和模式」的兩個世界之間建立一個系統化的連結,解釋複雜的現象以及做正確的預測。
 


因此,簡而言之,商業模式就是希望在社會環境、法制環境、產業競爭力、顧客需求和技術改變的影響之下,系統化的連結「企業組織」、「企業策略」和「商業技術」。

 


模式的功能

 模式必須具備描述、說明、預測的功能。換言之,模式就是解釋和預測的工具,模式的重要屬性,在於能夠被經驗檢測。但是,模式的層次比理論低,比較接近運作的層次。所以,模式若設計得當,就可以忠實地接近於現實。不過,事實上模式經常改變,並結合新知識,以更準確地代表現實。 


因此,換句話說,商業模式的重要屬性就是解釋和預測,成功企業的運作方式。但是,商業模式的發展是不斷演進的過程,要容許不斷地變動和調適。

 


模式的要素


模式的要素有三項特徵:簡化、明示、演進。簡化是將複雜的現象簡化,使得研究具有焦點。明示是將變數之間的關係,加以顯示出來。演進是將一個初始的簡單構想,加入新的變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使模式接近現實觀察的現象。

 因此,也就是說,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簡化和明示了企業運作的成功關鍵因素之間的關係。不過,因為企業運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不斷地加入新的影響因子,才能使商業模式能夠清楚地呈現出,不同階段運作的面貌。目前,研究商業模式的學者,極力勾勒出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希望協助實務界,簡化複雜的商業競爭思考程序。

 


模式的類型


模式的類型是用來陳述不同的概念和其要素之間的關連性。因此,商業模式的分類,是要強調和勾勒出不同的商業模式的獲利方式。也就是說,企業如何以目前的資源,創造其獨特的價值或營收,維持獲利。

 

 一般來說,雖然「商業模式」研究,希望能夠系統化地描述或解釋真實商業世界的現象。但是,畢竟商業模式涵蓋事業經營的不同層次和要素,所以商業的模式設計要考量確實情境知識的複雜分析,才能有效回應產業環境的轉變。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