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第三波

記者/楊敦質

台灣電子商務正歷經發展上的第三波,從2003年因為小型創業者積極投入市場,並從以往網路交易經驗所架構出的商業模式,業者開始獲利時,卻在今年因市場已經飽和,陷入價格戰的廝殺中。

所謂電子商務的三波只下列三個階段,第一波指1997年網路開始發展的時候,所投入的網路交易,這個階段由於商業模式尚未清楚,不到兩年的時間便泡沫化。第二波指1999年進場的電子商務,此階段經營者記取以往教訓,重視差異化行銷的概念,但在2000年受網路股災所打擊。第三波則指2003年開始至今的網路商務。

目前對大部分電子商務經營者來說,虛擬通路只不過是實體店面的列一個銷售通路,經營的概念幾乎和一般的實體商店相同。經常可以看到網路開店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將整個網路商店系統包含商品上架管理系統,購物車系統,線上付款系統,會員管理系統等,成套的賣給打算在網路上開店的人。每個網路商店看起來除了網頁美術設計不同之外,使用方式還真是千篇一律。

為避免電子商務在經歷第三波時,仍像過去一樣泡沫化的消失時,我們必需重新思考電子商務本質,列如品牌、合購、客製化和差異化等行銷概念。普遍認知網路時代來臨,能將資訊透明導致權力下放,更進一步創造出擁有強大議價能力的消費者出來。網路由於其虛擬特性,可打破空間限制聚集起一群人,因此集體殺價就成為可能的交易型態,例如目前在BBS很熱門的的「合購」行為,就是發揮網路交易特質的電子商務行為。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