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MeMedia–Podcasting如何創造下一波商機?

記者/高郁婷

蘋果電腦的明星商品iPod MP3 Player,以及為其使用者服務衍生的iTune線上音樂網站,融合數位廣播與Blog概念所孕育而成的新品種Me Media—「Podcasting」,在台灣還是個有點陌生的名詞,在國外則已經發展有一段時間。而隨著MP3隨身聽使用者的持續增加與個人自我意識的提升,Podcasting是否能超越Blog成為新一波的個人化媒體潮流?各家企業又如何順應這股浪潮而創造出更多的錢潮?

Podcasting在國外其實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當中,攜帶式MP3隨身聽的快速普及為主要促成者。根據市場研究公司Jupiter Research估計,擁有MP3隨身聽的人數光在美國就將從2004年的一千多萬人,成長到2008年的四千五百萬人。Podcasting的盛行與MP3隨身聽的銷售量可說是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歌曲的收聽已經不能滿足MP3隨身聽使用者的需求。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既有的廣播電台或網路原生電台都已提供網路節目讓使用者在特定時間收聽。Podcasting的出現,不但提供MP3隨身聽使用者更多的收聽內容選擇,其低門檻的製作成本與使用方式更讓社會各階層的各種觀點有大鳴大放的機會。一般人可以隨時、隨地聆聽喜歡的節目,喜歡展露自我、與人分享的也可隨時隨地帶著可錄音的MP3隨聽製作屬於自己的廣播節目。個人廣播節目的出現,勢將引發另一波的MP3隨身聽購買熱潮。

促使Podcasting成長的另一股動力則是目前的強勢個人媒體—Blog社群。在現存的三千多個Podcasting節目中,有許多都是由受網友歡迎的Blog站長,將每天的網誌轉換成音訊檔,與沒有時間「閱讀」的網友分享。由此,使用者除了到既有Blog下載節目外,若有網站如同「無名小站」,將Podcasting的節目集中並分類,不但可以讓使用者更方便的找到並收聽有興趣的節目,做為中介者的網站可以收取適當的費用,而有能力的Podcasting節目提供者也可由此得到實質激勵進而製作更多優質的節目。

被譽為Podcasting之父之一的Adam Curry就在日前成立了Boku Communications公司並推出了PodShow網站;國內目前較知名的Podcasting集成網站,則為蘋果電腦的iTune,提供iPod使用者付費下載經過篩選與分類的Podcasting節目。日後伴隨Podcasting節目的增加與日趨多元,這類型主要藉由節目下載與刊登廣告而經營的網站,將會日益增加並發展出其營生的方式。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Podcasting的競爭者。在台灣由PChome所引進的Skype透過P2P軟體的方式進軍電信產業,已吃掉了不少傳統電信業者客戶群,其在盧森堡的公司發展出與Podcasting相當類似的「Skypecasting」。Skypecasting是利用網路電話Skype來進行對話及錄音,傳播的方式可採用 Podcasting,或者直接透過 Skype如同 call-in 聽語音留言的方式進行傳播。同時,隨著軟硬體的不斷開發,接收軟體與硬體設備的研發與更新,亦為相關業者提供發揮的舞台。

資訊科技不停止地進步,企業的無限創意也使得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然而對於業者而言,不變的仍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瞭解使用者的需求,並結合本身的優勢,加上不斷地在競爭中創新,才有創造商機的可能。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