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抓住媽媽的心?網路購物與電視購物的挑戰

記者/劉盈秀

過去不少人可能會選擇跟媽媽一起逛街,挑選媽媽喜歡的東西作為母親節禮物,但是現在也可以在家一起收看電視購物頻道或是登入網路拍賣市場,免去日曬風吹的困擾,不啻為購物新選擇。只是,這類針對媽媽為主要消費族群的電子商務,要如何打動媽媽的心,接受新的消費模式,是各家業者需要用心琢磨之處。

根據資策會統計資料顯示,去年(2004)一整年的網路購物市場規模高達347億元,高達57%的成長率,足見民眾已經愈加習慣在網路上購物。加上前年(2003)母親節之際正逢SARS危機,不用出門的購物方式優點立現,也逐漸拉高網路購物的風潮。而另一種電子商務─電視購物,也在去年年中富邦集團統一集團宣布加入戰場後,有更為蓬勃的競爭態勢。根據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E-ICP從2001年至2005年調查台灣究竟有多少家戶數使用電視購物通路,發現使用過的受訪者從2%成長至8%,明顯的增加到大約10萬戶左右。然而網路購物與電視購物之間具有互相競爭還是補足替代的關係呢?在電子商務這塊領域中,應該是各自發揮所長,把餅做大,以追求雙方最大利益。

在網路購物方面,多數的商家沒有實體店面,例如Yahoo!奇摩拍賣ebay台灣PC home Online,優點是資料一應俱全,透過網路的超連結功能與賣家的評比資料、買家的心得討論,讓消費者便於同時比較多種產品的價格與功能。又網路商店沒有打烊時間的限制,消費者可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進行瀏覽選購。在這方面電視購物就有所不及之處。電視購物頻道雖是專門性的購物節目,但每一產品有一定的展示時間,且多為單一產品的展示,無法同時做太多產品的比較,此外也缺乏來自其他使用者的參考意見。

不過電視購物頻道的優勢也不容忽視,其聲光效果一直是銷售產品的一項利器。電視頻道多有主持人現場操作使用,並同步說明,服飾也有模特兒穿著來做動態展示。購物頻道的主持人更被形塑為「購物專家」的形象,以理性、感性不同訴求推銷不同產品。為求建立信任感,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效果,電視購物頻道還推出現場Live播出,觀眾對產品有任何問題,也可以隨時打電話call-in詢問,有專員提供解答。相較於電視與電話的使用,網路的使用似乎顯得門檻高一些,是故網路購物若要搶攻媽媽族群,女性的上網能力是首要必備條件。

網路購物與電視購物優缺互見,再者兩種銷售方式共同的缺點是無法直接碰觸實體,又附加的物流費用與運送過程中可能傷害產品的風險也是,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原因。為了與實體通路抗衡,於是有跨足各媒體產業的電子商務形式出現。

國內大型入口網站之一PC home網路家庭在2000年6月正式跨足電子商務,以「雜誌館」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各種雜誌為主,在2003年終於轉虧為盈,現在擁有線上購物、女性購物與軟體購物三種頻道。董事長詹宏志並在去年的股票上櫃法人說明會上表示,想要在2005年展開跨足網路拍賣與開店的計畫。

另外國內最大的電視購物頻道─東森得易購,成立於1999年,結合東森集團本身龐大的媒體勢力,在台灣至今已成為電視、型錄、網路、報紙與廣播五合一電視購物市場的領導者。東森購物總經理宋湘嵐指出,電視購物與一般流通業的區隔,就是在消費上帶來更多娛樂性。推陳出新的創意銷售方式,使東森購物頻道這幾年來銷售直線上升。

網路購物與電視購物的多元管道,想要抓住媽媽族群的心,看來是大有可為。只是想要與實體通路一較長短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媽媽消費者無法實際觸摸到產品,透過網路或電視銷售一些涉入感較高的產品,例如電腦、珠寶、健康食品等等,如何建立媽媽們的信心以降低與期望不符的風險,是這些電子商務業者仍要努力的地方。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