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信箱價格品質戰的背後

記者/石航驊

回顧2004年,一般民眾最為熟悉的網路環境有什麼重大的轉變呢?這個答案其實很明顯卻又很難感受到。是的,由於每天使用,使得您忘了它的改變與方便,那就是網路信箱。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的調查顯示,台灣網友最常使用的網站類別是「服務」型態的網站,如電子郵件、社群、搜尋引擎、個人網頁等服務。網路信箱的收存電子郵件功能,使得傳統郵務遭受嚴重挑戰,也由於其方便與申請容易的特色,使網友對於信箱的依賴性與胃口越來越大,容量要大、操作容易、附加功能要多,種種要求使得業者不得不採行收費制來因應各種不同的信箱使用者。

在2004年,網路信箱的收費機制有了重大的轉變,那就是原本單純作為搜尋引擎的Google入口網站提供了容量高達1G的免付費信箱供網友申請,信箱搖身一變,具有了網路硬碟的功能,而且不需花費。這個策略嚴重的衝擊了當時提供付費網路信箱的各家經營者,在營業的考量下,Yahoo、Msn、PChome各家知名的網路信箱紛紛推出對抗之道。增加容量,輸人不輸陣、增加附加功能,同樣價格更多享受、降價促銷等各種競爭策略新繼而出。站在業者的角度,網站使用者越多,商機與廣告效果越強。消費者則是樂見其成,能有更多的優惠、更好的服務品質與水準。

但大容量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根據調查報告,真正會用光免費提供的200MB容量的重度使用者,僅佔不到2成,但是在「容量迷思」大就是好的情況下,仍然使得去年的網路信箱市場遭受強大的波動。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可以媲美隨身碟大小的網路信箱。不用付錢即可享受,誰還願意花錢當凱子呢?在這波信箱大戰中,業者所面對的是瀏覽人數與收益兩方面的嚴苛考驗。對使用者而言,在享受高等服務的同時,也可換各角度來作思考。企業並不是慈善事業,當經營者的虧損無法彌補時,停止服務是必然的。

果真如此,損失的一定是業者嗎?「使用者付費」這個概念雖然會衝擊到一般大眾愛好免費的想法,但是在比較後果的影響,合理的花費使業者願意繼續經營,似乎來的更有效用。聰明的使用者,應該看的是更長久的享受,而不是沉溺在大容量、免付費就是好的迷思中。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