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G發展未成氣候 民眾接受度有待考驗

記者/白師瑜

回顧2004年由聯合國ITU(國際電信聯盟)所舉辦的「2004年亞洲電信展」(Telecom Asia 2004),以「亞洲領導未來」(Asia Leading the Future)為主題,明確的說明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電信產業中最重要的市場。韓、日兩國在3G服務上,早跨越渾沌不明的模糊地帶,南韓的3G總用戶數已近四千萬人,而日本雖因2.5G的高度成熟而使3G的發展趨緩,但在南韓的強大壓力下仍急起直追,目前日本的3G總用戶也約達二千萬用戶。反觀台灣地區在2002年發放五張3G執照後,目前僅有亞太行動寬頻(APBW) 標榜3G服務,而其發展狀況似乎不如預期熱烈,台灣的3G未來成了一大問號。

剖析同屬於亞洲地區的日、韓兩國,在3G的發展上獨佔鼇頭,其原因約可歸結為日本3G的相關業者不斷求新求變來抓住消費者多變的需求,而南韓則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並佐以業者的配合下,使3G服務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日韓的前車之鑑下,台灣的3G產業發展理應更佳順利,但細觀我國政府對3G的態度,僅在發放執照前後將此議題討論地沸沸揚揚,之後未能看出政府有相關的獎勵或是補助方案,讓3G真正在台生根發芽。而台灣的3G業者間也因歐美各國3G的經營狀況不佳,寧靜觀不變、裹足不前。換言之,日韓兩國推行3G的兩大動力:政府大力支持、業者相互競爭,在台灣皆欠缺,也因此使得3G無法形成氣候。

依據 IDC (國際數據公司)估計,2004年亞太區整體電信服務營收中,來自行動電話的比重,首度超越固網,占整體營收的比例突破50%。且IDC更於今年年初更預估全亞洲(不包含日本),今年的3G用戶將超過1700百萬戶。依該機構所預估的趨勢來看,3G除帶來生活的便利性外,其背後載有的數據(data)傳輸的強大經濟效益,更是不容忽視的。也因此面對台灣3G的發展不順遂,不管是政府或是業者皆需負起責任。在政府方面需更積極的協助業者推廣3G發展,而業者更應加速的建立「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以南韓的鮮京電信為例,其在推行3G時是將自身定位為解決方案提供者(solution provider)以及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完全由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出發,建立豐富的應用及內容服務,緊緊的抓牢消費者的喜好,而相信「內容」對台灣的民眾同等重要。

我們期許在2005年台灣能趕上世界趨勢,緊握3G的科技脈動,不僅在相關的硬體設備或是軟體內容上,都能更臻完善,使台灣民眾真正享受3G生活!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