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所造成的疑慮

記者/李季鴻

由於具有快速回應能力是企業在e化商務環境中致勝的關鍵,RFID協助企業快速的掌握商品流通資訊,受到了Wal-Mart、P&G等零售業者及全球資訊大廠的青睞及支持。

然而,RFID功能卻也引發了消費者對隱私權的疑慮。

隨著RFID快速地被應用於大型的零售業者,部份隱私權保護團體擔心,消費者在購物後離開店面的同時,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洩露私人財物的相關資訊,一路上散播著購買物品的資料。此外,個人財物亦有可能留下電子行蹤,可能會被行銷人員利用,甚至遭政府官員、律師作為蒐集資料之用。

但也有支持者認為,廠商感興趣的資訊只在於RFID標籤上儲存的產品序號,而且RFID所發出的訊號距離非常短,只有閱讀器在幾尺範圍內的才能感應。若僅有序號,卻無法從廠商商品資料庫中取得相關資料,則持有序號並不具意義。

面對這樣的質疑,Wal-Mart、P&G,和其他支持RFID技術的大廠都表示,運用RFID技術,是為了定位及計算進貨的方便,只用在大型貨箱的倉儲上,只要商品在賣場上架之後,便會把標籤拿掉。而且如果在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上加入晶片的成本過高,廠商又何必多此一舉?

無論RFID技術是否真的影響到消費者的隱私權,如何降低消費者對隱私權的疑慮,成為RFID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