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必修新學分–網路謠言危機管理

記者/游欣怡

相信許多人一定聽過衛生棉長蟲事件或是吃一個御便當相當於吃20包泡麵等諸如此類的網路謠言,這些令人害怕卻又真假不分的謠言,正在網路上迅速地傳播開來,有些內容誇張更甚於此或涉及誹謗。

由於電子郵件軟體傳輸的便利,每天透過電子郵件傳遞的網路謠言(Internet Rumors)、惡作劇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謠言就在網友的信箱之間互相傳遞,將「有趣」的電子郵件在幾秒鐘之間就轉寄給數十甚至數百名朋友,依循人際網路的途徑,網路謠言在幾天之內就可以傳遍全台灣。

網路謠言在頃刻間快速蔓延,可能在一夕之間摧毀企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形象。以往台灣本土企業對網路謠言往往不知如何回應,加上輕估網路流言的效應,導致因為反應的速度緩慢被動而造成企業形象受損。

網路謠言爲何有如此能耐可以對企業造成如此大的傷害?其原因在於當謠言在網路上成為熱門的討論議題時,便可能成為媒體大肆報導的對象,此時,網路謠言便從虛擬世界進入實體世界成為新聞議題,而當網路謠言經大眾媒體披露後,使得原本不使用網路的消費者也會知道消息,使得影響的層面更為擴大。東森新聞網路追追追版主廖肇祥就曾說,傳統大眾媒體的新聞報導將網路謠言從虛擬世界帶到實體世界中,便會產生擴大謠言傳布範圍的效果,由此可知網路謠言不只是一般網路使用者的異事一樁,更可能演變成企業的形象殺手。

根據Kapferer Jean Noel所寫的《謠言》一書指出,企業面對謠言傷害可能採取幾種回應方式,包括積極闢謠、保持沉默,希望謠言自生自滅、集中力量於 謠言氾濫的地區、運用廣告宣傳等。一般而言,面對網路謠言危機,外商公司的反應常常主動且積極,一旦發現有謠言出現,就立刻由公關部門公開回應,或甚至對造謠者提出控訴,以遏止謠言繼續流竄。面對越來越多網路謠言造成的形象損害,本土企業也開始從息事寧人態度轉為鄭重澄清或訴諸法律之行動。如之前有網友在網路上散佈『統一麥香奶茶含有機磷』不實網路謠言,統一企業不但出面對此不實謠言予以嚴正駁斥,並向統一麥香奶茶廣大愛用者之疑慮及不便表達深表歉意。為了表示對消費者的負責,統一企業甚至發布此不實網路謠言之人已涉及誹謗統一企業商譽及損害品牌形象,將向警察單位報警處理,追查發布此不實網路謠言來源,並將依法提起必要之告訴。

網路傳播所具有的即時、互動、匿名與跨國界等特性,更使其成為謠言傳散的溫床,站在企業經營的立場來看,對於網路謠言對自身的殺傷力,如何針對網路謠言進行一套危機處理的內部準則與反應,已經成為企業的一門新興必修課。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