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拍賣上之商品分析

記者/黃齡逸

2003年六月,唐先生與一只蟠龍花瓶的故事讓號稱全球最大的e-bay所屬之台灣網站,在兩個月內突破了10倍的會員數以及8倍的商品成長量,而一句『你在找什麼?』則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於網路拍賣商品的強烈好奇心,由於網路拍賣上商品豐富多元化的特性滿足了消費者奇形怪樣的產品需求,但是到底賣什麼才會賺錢則是另一個大家有興趣的話題。

根據Yahoo年度最cool商品票選調查中顯示,在網路上真的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越是怪異的商品越是容易容易獲得網民的青睞,例如喬丹的拖鞋、用過的牙線棒、母乳、有靈氣的筷子甚至是劉文聰的「番仔火」等等都在最酷商品調查中榜上有名。

去年《e天下》雜誌調查全省數個成功賣家的經驗以後,歸納出以下4個賣家的原則:1)要重視信用和客戶服務;2)要懂得行銷;3)要瞭解社群的需要;4)要控制成本,找到利基商品。由此可知找到一個對的產品來進行推銷就是在網拍上賺錢的開始,但什麼是好的商品呢?這個答案在不同的地區與國家都會有點不同,例如台彎的經驗與國外就有點不同,以Yahoo!奇摩的平日交易來看,銷售量第一位的是女性精品與服飾(27%),第二名則是圖書文具類(10%),接著是手錶與流行飾品(9%)。但是國外的網路拍賣行為則有點不同,根據eBay總經理羅志傑(Jeffrey Noles)說道:「eBay在美國90%的競標商品都是蒐藏品,實用性商品只有10%;在亞洲剛好相反,亞洲人比較看重價格。所以,台灣的C2C平台,也需要有較多的行銷活動。」

若進一步分析台灣產品的銷售力時會發現以下幾點結論:第一,產品所給予消費者心理層面的附加價值,若心理層面的附加價值比較高的話,在網路上的交易較難成功,因為每個人所認知到的價值感不同,所願意付出的金錢也不同,容易淪為漫天叫價的窘境,如當時喬丹風靡來台時,任何與喬丹有關的相關商品都出現天價的奇景,但是實際交易額卻相當有限;第二,單價較高的產品,價格較高的產品消費者需要的心理信賴度較高,但目前消費者對於此一虛擬通路仍存有部份疑慮,因此此種產品的交易亦較為少見。

其實,在現在的網路社會中並沒有一個必然的原理原則,以往的大眾需求也不斷分化成一群一群的小眾需求,因此如何能夠找到一群利基市場並致力提供完善服務,亦可以在現在的網路拍賣市場中獲取一定的利潤。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