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品質產品還會失敗?

記者/蘇登呼

時間拉回1975年。當時Sony率先推出Betamax家庭錄影系統,讓一般消費者可以錄下電視節目並在家舒服地看電影,錄放影機(VCRs)立即變成炙手可熱的家電產品。挾其Betamax系統技術與畫質優良,Sony原本以為可以久據市場龍頭寶座。沒想到VHS系統半途殺出,短短幾年內市佔率就超越Betamax系統,後來甚至迫使Sony放棄Betamax系統,並在1988年改採VHS格式生產產品。

Betamax系統比VHS系統早18個月進入市場,畫質及技術也較佳,為何它會輸得這麼快?當時許多人對此感到不解。

專家學者後來研究發現,就錄影系統市場而言,產品最關鍵的吸引力在於「相容性」:我可不可以和家人朋友交換帶子來看?使用某系統的人愈多,購買該系統產品的人就會愈多。然而,Sony卻未深刻體會這一點,其對Betamax系統相當有自信且保護,希望從中獲取大量利潤,對於將系統授權給其他廠商生產一事,一直很保守與猶豫。

VHS系統是Matsushita、JVC與RCA結盟推出的產品。相對於Sony,Matsushita與JVC不但積極找廠商合作生產,系統授權費也較低。它們穩紮穩打,等結盟廠商對技術標準達成共識後,才向市場推出VHS系統。此外,Matsushita還設法取得錄放影機廠商的通路。在這些策略共同運作下,VHS系統被愈來愈多的廠商採用與生產。規模經濟與學習效果,使其產品價格下降但品質卻不斷改善,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又導致更多廠商願意生產與販售VHS系統產品…..,生產與消費VHS系統的網絡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VHS系統最後靠市場的力量逼退Betamax系統,成為產業的標準。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發現,雖然一開始VHS系統技術與品質處於劣勢,但Matsushita、JVC與RCA因為看得夠遠,願意放棄獨占的利益,將技術與資源釋放給合作廠商,進而創造出網絡效果,最後獲得超乎預期的報酬與勝利。

曾經訪台的英國技術史學家David Edgerton研究指出,對經濟產出貢獻較大的是「技術被廣泛採用」,而非創新。這段話讓許多人感到迷惑,難道創新不重要嗎?創新重要,但市場與顧客才是產品價值的最後定奪者。許多企業常陶醉於自己的高超技術與創新產品,卻忘了創新或高技術產品也要有人買(最好是大量的人買)才能支付成本與帶來利潤,最後以曲高合寡敗退下來。Betamax系統敗給VHS系統、蘋果電腦的麥金塔作業系統輸給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都是商業史上這個道理的最佳見證。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