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發行公司強制興櫃掛牌政策與媒體資本形成

特約撰述/林龍生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日前櫃買中心在向證期會報告興櫃電腦議價點選系統施行成效時,證期會主委丁克華即暗示,櫃買中心得開始著手研議公開發行公司強制興櫃掛牌的可能性,櫃買中心也預計三個月時間完成研究,不排除明年底前一千家公開發行公司強制興櫃掛牌。由於這一千家左右的公開發行公司中,有接近十分之一可以說是傳播媒體產業有關的公司,對於我國媒體企業經營者來說,這一個政策走向可能代表了經營心態、資本組成與財務策略的調整機會。

自從我國興櫃市場建立以來,交易量步步高升,對於證券資本市場的活絡擴大貢獻良多。而主管機關希望今、明兩年掛牌家數及成交值都能呈倍數成長,期望至今年底掛牌家數可以達到五百家,明年則期望再倍增至一千家,另外,日均值也期望由八千九百萬元再成長五至十倍。而目前未在興櫃掛牌的公開發行公司中,就有75家屬於媒體產業的公司,例如八大年代網際中廣華視、以及63家有線電視;其中類似像鳳信有線電視慶聯有線電視這樣的公司,營運都已邁向正軌,每股盈餘相較於科技類股毫不遜色。對照於證券主管單位的政策方向,近百家媒體企業正可說是進入資本市場適當的候選人呢。

媒體公司或許進入興櫃等資本市場沒有太大障礙,但是在資本市場掛牌並不只是符合一些法規要件而已,在公開市場吸收大眾資金來經營企業,經營者的心態可能必須翻新。目前多數媒體企業要不是屬於集團企業的關係企業,就是股權集中於少數人士的家族型公司,好處是經營權統一、決策與時效性較單純,一旦進入資本市場一段時間之後,證券評等機構、政府主管機關、以及小股東與外部投資人都將對經營者造成若干壓力。當然這樣的壓力對開誠布公、專心經營的管理者是健康的,但是對照於目前多數媒體與投資界並不算熟悉的情形,顯然媒體經營者在投資人關係管理與適當的資訊傳布上必須加把勁。

接近資本市場對媒體公司的另一個好處是資本組成與財務策略搭配的選擇得以增加。在媒體企業股票掛牌交易增多之後,投資圈對媒體類股(現在媒體公司都歸在「其他」類,甚至還沒有自己的類別呢)的產業瞭解若能逐漸加深,媒體公司在面對類似像提升數位化系統這樣的投資計畫時,籌資的管道或許就能更多元化,而不是只有靠銀行聯貸融資。能夠適當運用財務槓桿來進行投資的媒體企業,或許更有機會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雖然公開發行公司強制興櫃掛牌政策還在研議中,興櫃市場中推薦證券商的意願與包銷上限額度也有待突破,但大環境鼓勵公開發行公司參與資本市場卻是不爭的事實。媒體業者要不要把握這個潮流將自身公司推上舞台,讓媒體經營走上另一個階段,媒體企業主與管理者存乎一心的決策將是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