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外的價值

記者/蘇登呼

英國知名管理思想家韓第(Handy, C.)的父親數年前逝世。集東南亞石油公司主管、倫敦商學院教授等頭銜於一身的韓第,一直想不透為何父親不到大城市教會工作,寧可留在鄉間教會默默工作40年。「我非常喜愛父親,然而對他也有點失望…..」韓第說到。葬禮當天,數百位男女老少自英國各地趕來,現場人滿為患,大家含淚為他的父親送行並追憶他生前的作為。這一切,讓韓第開始思索:誰會在我的葬禮中落淚?成功到底是什麼?誰是成功的人?我,還是我父親?

原本這次專欄,筆者想寫的主題是「行動慣性」。但因最近身邊陸續有朋友或其家人身體出了狀況,深有感觸,臨時抽換而改寫本文。

生命,要怎樣過才有意義?

一位20多歲的朋友事業正要開展,卻因癌症現正跟死神搏鬥。一位30多歲的朋友,事業經營有成但長期為肝病所苦。有位朋友的母親不久前更因癌症猝逝,享年還不到50歲。這些故事,對汲汲營營思索經營管理議題的筆者是當頭棒喝。在追求事業發展與管理效率外,是不是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生命,究竟要怎麼過才有意義?

我不禁想起一位曾在南部某外商銀行分行擔任副總經理的女性朋友。她工作能力很強,不到30歲,就靠信用卡業務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30多歲,就擔任副總經理,政商關係良好,未來身價看漲。然而兩年多前,她突然辭職,讓同仁與朋友嚇一大跳,身旁好友都勸她不要衝動,不要放棄大好前程。為什麼她要辭職?因為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發現自己想要跟先生好好過家庭生活,養育小孩,有健康的身體,並且從事教育與傳道的工作。辭職後,她先到某大學擔任老師的免費助理,並於去年與先生一同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你想要別人日後如何記住你?

洛克菲勒43歲時,就建立美國標準石油公司這個龐大的壟斷企業,但他卻被工作與憂慮擊垮,53歲就成為一個病厭厭的老人。病痛使洛克菲勒自我反省,開始捨掉財富。他的捐助使芝加哥大學避開關校的命運,並成為聞名國際的學府,他自己也因此被稱頌。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13歲時被老師問道:「你想要別人日後如何記住你?」往後的數十年,杜拉克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它推著你把自己看成一個不一樣的人,一個你可以變成的人。」

父親的葬禮,讓韓第決定改變生活與人生的目標,之後也寫出《市場外的價值》這本書。或許我們也該想想: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生命,要怎樣過才有意義?.釐清這些問題並努力實踐,和電子商務或經營管理雖沒有直接關係,卻跟人生幸福有重要關聯,而後者不正是我們努力工作所追尋的嗎?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