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的創新經營模式

記者/江嘉軒

電子書銷售的最大優勢在於,能透過網路書店,例如國內知名的博客來網路書店,經由線路傳輸直接將商品的價值傳遞到顧客手中,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經營此商品有兩個重點必須考慮。一、網路媒體的特色。消費者是經由瀏覽線上產品目錄,來決定消費決策。二、網路消費者的族群特色,必須確保24小時即時快速回應的服務。

搜尋功能以及產品資料庫的設計,是線上消費者最注重的一環。所以對電子書的市場而言,必須能將書及數位化的腳步,普及到各類書籍,才有可能便利讀者的使用,進而打開整個市場。

顧客資料的收集,相對於傳統紙本產品來的重要。電子書的經營模式裡面,關鍵的一個經營模式在於,運用線上銷售的模式,針對個別顧客收集資料,並提供客制化的服務,例如針對顧客感興趣的類型書目,寄送出版情報,以促成交易。

而隨著逐次交易的成功,代表著廠商能提供消費者一個好的消費體驗,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認同感,廠商也就更容易建立長期的顧客關係,能準確地掌握顧客的消費習慣,形成一種不斷促進交易的循環機制。

遠流博識網為例,到1996年為止,其會員資料數已經達到40萬筆,內容大致是讀者基本資料及訂購資料,這些大量的資料並透過區域網路,在組織內部流通,達到最佳的利用效率。這些都將是邁入完全電子書市場的競爭優勢。

除了上述兩個特性,電子書還有更多創新的競爭模式,以擁有新絲路網路書店華文網出版公司為例,今年將把重心放在電子書的專業開發上,從創作文稿開始 e 化,未來電子書與紙本將同步在兩岸三地發行避免盜版之外,更將在大據點設置隨選印刷設備,視訂單需求將電子書印刷為實體書,解決庫存及物流成本過高的難題。

電子書的商業模式也可能趨近多媒體的走向,針對童書有更多聲光效果,或是藉由閱讀平台的無線上網功能,及時連結到最新資訊。也就是將電子書當成一個資訊的平台,或是匯集的地方,透過無限的網路空間,讓電子書變成動態的電子百科全書。

而因為線上資料庫的建制,將使得差異化服務的成本大大降低,有利於小眾市場的開發,若電子書的出版能往上游整合,即使只有100本的市場,仍有出版電子書的潛能,這將大大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