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要什麼樣的行動加值服務?

記者/王偉臣

自從第三代電信執照開放以來,行動商務的市場就一直備受矚目,但是也僅止於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根據In-Stat表示,行動商務從未來市場規模到使用者數的預測都有過於被高估的情形,根據其預測,行動商務市場規模未來5年將只成長到數十億美元的規模,預測市場規模達數千億是太過於高估了,那麼業者在面對的警訊時,該是冷靜思考行動商務何去何從?以避免走上前一波網路泡沫化的後塵

以目前世界主要電信業者每月平均貢獻月租費(ARPU),可以明顯看出,各家業者在語音收入上都是呈下滑趨勢,而未來藉由行動商務各種不同應用服務的推出,將能夠幫助電信業者的營收止跌回穩。因此,朝不同應用服務發展的方向是對的,所以台灣各大電信強打簡訊服務就是因應的對策之一。但是,業者投入打筆資金的行動應用服務呢?根據Geoffrey
A.Moore在「龍捲風暴」一書中表示,技術採用模型將消費者採用新科技的一先後順序分成五類,其中市場的主力消費者可分為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與晚期大眾,也就是保齡球道的利基市場、龍捲風暴的大眾市場與康莊大道的晚期市場,在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事實上存在著一道鴻溝,要跨越鴻溝的唯一方法,就是企業集中資源,全力發展各種方案,讓消費者打消新產品無法解決問題的疑慮,進而採用該產品,簡而言之,只有週全的新產品才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出口袋中的鈔票,席捲整個市場。


在釐清以上的概念之後,針對目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行動加值服務,究竟打動了消費者的心沒?的確令人存疑,就所觀察到的服務項目裏,包括了各種影音下載、電子地圖、遊戲、即時資訊(新聞和股票等),讓消費者感覺相當複雜,且害怕去使用,除非是商務人士與科技狂熱者之外,大概很少人會去使用。如果只是強調上網功能,那麼在產品價格相對便宜的情況下,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反而可取而代之,另外,在日本相當成功的I-mode是否在台灣引發年輕人追逐流行的風潮,也值得繼續追蹤。


因此,業者因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制定不同的策略,如追逐流行與資訊快速接收者,就強調行動服務的便利性,單純使用手機者,盡量將使用方法予以簡單化,不可過於複雜,同時在上網的費用與傳輸速度方面加強,讓其感到值得採用。行動商務的時代的來到只是早晚的問題,端看業者如推動,但應謹記在心的是,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為何?依然是行銷的不二法門。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