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爆數位有線電視的龍捲風暴?

特約撰述記者/林龍生

經過多時的籌畫與建置,亞洲第一個數位互動電視服務11月中在台北縣中永和的新視波有線電視開播;在該服務區的有線電視收視戶,只要申請安裝數位機上盒,就可以透過電視機,享受到高畫質的影像,以及高音質的數位音樂。與傳統電視不一樣的是,透過數位電視,收視戶可以隨時可以查閱即時新聞、交通資訊、查看電影院時刻表、甚至直接就可以在電視機上點選提供外賣的餐飲服務。

無論是國內外,有線電視的數位化一直是業界關注的話題。基本上,數位化科技能提供更好的視訊與高品質的影音,也是將傳統電視觀賞行為與電腦網路瀏覽行為接軌的平台。大多數的消費者在看電視時,常常是窩在家裡沙發上、拿著遙控器轉台搜尋,然後定下來看一陣子。對於推出具有互動式功能的數位電視業者來說,如何要讓消費者習慣看電視的同時,主動對他有興趣的資訊或交易服務進行瀏覽,顯然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對於電視機前的消費者而言,數位有線電視服務是一種創新的服務與使用經驗。早期的使用者應該是對互動技術有著狂熱、或是對數位互動科技遠景有所期待的早期採用者,他們的使用經驗與意見,將是數位服務能否繼續迅速普及的關鍵。由於業者的早期策略應該是先行建立一個互動平台,再將各種類型的服務內容導入,所以初期提供的介面與資訊也許著重在互動能力的展現、偏向有網路瀏覽經驗的消費者所習慣的操作模式;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家庭中電視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使用者對互動功能的使用頻率和能力都有不同,這些早期採用者的使用情形、周遭家人對他們使用數位互動服務的評價,都將影響消費者繼續使用與向他人推薦的意願。

早期的數位電視觀眾,也許可以容忍不怎麼人性化的介面、不夠充足的互動資訊內容,但是卻要求服務的速度與深度。有線電視業者必須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數位服務的消費者,提供早期用戶近乎個人化的服務,甚至是技術人員的直接對話。大部分的早期用戶會提供非常多系統設計的建議與批評,也偶爾有些新奇的想法,雖然業者不一定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卻可以從他們身上尋找出未來進入大眾市場的策略利基。

累積對早期客戶的服務經驗,才能有助於提出「完全產品」的概念來進一步推廣數位服務。這也許是某種能讓多數傳統電視觀眾產生迫切購買理由的最起碼產品或服務組合,而早期使用者的示範效應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找到這種組合呢?由於有線電視本身就是一種分眾性顯著的媒體,藉由對各個不同的區隔消費者進行不同的互動內容服務訴求,可能就是符合產業特性與消費者偏好的模式。

放眼世界各地的數位有線電視服務,對互動應用的嘗試也都仍在摸索中,如何找出符合本地特性的應用服務與經營模式也一樣需要業者投注精力去研究。然而在這個速度決定成敗的年代裡,優先建立連結平台、迅速推出並視消費者反應更新服務內容,也許就是數位有線電視能不能引發用戶龍捲風暴的秘訣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