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必留下痕跡—淺談新聞網站該走的路

記者/黃舒彥

中國時報系全球資訊網』(中時電子報之前身)在1995年9月上網,為全球華人提供資訊服務,成為台灣平面媒體設置網路媒體的濫觴,也開啟了台灣網路媒體的時代。時勢的確創造英雄,中時擁有自動化編版系統,電子傳稿可直接轉檔上網,在網際網路風起雲湧之際,將原本的網路版,推上舞台成為電子報界的新星。接著素以嚴謹行事的聯合報系在1999年9月正式啟用『聯合新聞網』,設計的電子報版面正如其企業風格,規矩而不花俏,重視功能上的實際性。不僅如此,聯合報有系統的以數年的時間將過去的所有新聞歸納整理成一個新聞資料庫,即為2001年2月正式成立的『聯合知識庫』。

從上述兩家主流的新聞網站來看,平面報紙在經營新聞網站方面,不同於網路原生報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在有傳統報系撐腰的狀況下,資金運用上較有喘息的空間,然而根源網路世界,就無法逃脫在網路安身立命會面對的基本問題,像是電子報付費的觀念、網路廣告量的縮減,都必須等待整個大環境日趨成熟來改善,這段醞釀期間除了不斷燒錢之外,如何增加符合趨勢的網站功能及內容及持續性的會員吸納,就是為日後健全發展所做的準備功課了。

其實,在網站上的經營可以朝兩個方向規劃,一是;網站的屬性、定位為何?將吸引什麼樣的讀者?二是;如何運用平面媒體特有的資源搭配網站才有的特性,透過活動的舉辦來吸納忠誠的會員。事實上,和平面報紙讀者相較,新聞網站或電子報讀者的分布多在教育程度較高、年齡層較輕的白領階級,關注的議題除了政治、社會新聞外,休閒生活和社論等提供論壇的版面也是這些族群感興趣的部分,另外較為專業的包括股市、財經消息也可以吸引其注意。因此,網站的版面設計應該貼近整個網站的定位,讓讀者很快就可以在網站上尋覓到屬於該階層專屬的調性,進而提供迎合該專業的資訊與個人化服務,以刺激讀者升級為付費會員的動機。

隨著平面媒體經營者與網路的互動時間加長,對於如何以網路結合實體企業與通路的經營模式,將更有概念。首先評估本身已有的核心能力,漸次轉化為可在網路上應用的競爭優勢,重建市場定位與獲利模式。但不可忽略的是,新聞為網站最主要的資產,必須在快速更新的要求下,同時保有平面媒體所有的新聞品質。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