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 高達三十萬人!

記者/張彥清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中心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國華昨天在「網路咖啡與青少年身心之影響研討會」中指出截至今年六月,台灣上網人口已達六百萬,預估有卅萬人達到網路成癮標準,其中以年輕、未婚、高教育程度男性和都會地區民眾為多,有憂鬱症、躁鬱症等情緒問題、自我封閉人格等,都是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何謂網路成癮症?一九九五年紐約的精神科醫師表示,網路成癮是形容過度使用網路而在幸福感上有所欠缺的民眾。

國內截至今年六月的上網人口約為六百萬,估計有三十萬人口已達到網路成癮的標準。國科會曾調查一千多名台大學生,發現網路使用者成癮的比率為五%至十%,男女比為二比一。交大對國內十二所大學一千二百名學生所做調中查發現的成癮比率更高,為十五%,有四十%的學生認為上網時數超過預期。

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葉佐偉認為,和電腦相關的成癮包括了一再追求硬體升級和喜歡組裝電腦的「電腦成癮」、喜歡上網路聊天室的「網際網路成癮」以及在網咖流連忘返的「網咖成癮」。葉佐偉指出,美國以網際網路成癮最為常見,且成癮者大多為中年婦女,且多半內向而低學歷,四成有憂鬱症;「網咖成癮」則是台灣社會特有現象。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則設定八項檢測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五項,就初步符合診斷;如果每周上網時間超過四十小時,更加符合診斷的確定性。八項標準如下:(一)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並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二)覺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三)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總是失敗。(四)當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易發脾氣。(五)花費在網上的時間總比預期的要長久。(六)為了上網,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七)曾向家人或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八)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或焦慮、沮喪。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