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宅配業所面臨的挑戰

記者/邱翊庭

台灣宅配市場在台灣宅配通、統一速達相繼開跑之餘,一下子宅配市場這塊餅,似乎成為眾人搶食的目標,不管是傳統物流體系的業者,摩拳擦掌亟欲擴張版圖;就連建築公司也朝家庭宅配市場規劃,東帝士集團結合相關企業,進軍千戶社區「達觀鎮」的宅配市場。看來,投資者都相當看好台灣發展宅配的潛力。

的確,以台灣地小人稠,再加上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區域配送密度高,移植這種以日本經驗為主的宅配業務,成功機率大,也不難理解宅配為何能吸引這麼多關愛的眼神。然而,宅配真的就能在台灣落地生根嗎?

首先,業者遇到是整個宅配市場的問題,當年日本發展這種戶對戶配送服務,是鑑於當時郵局寄送貨物相當不便,因此在日本推廣宅配服務,不久就能得到消費者青睞,再加上日本宅配商品有如變色龍般,不斷推陳出新,才造就2000億台幣的商機;反觀台灣在推出宅配服務後,本土快遞與貨運業,雖然面臨衝擊但市場變化不大,目前快遞仍以公司行號寄送文件與樣品為服務目標,而電子商務與郵購則仍以郵局為大宗,畢竟基於成本考量,郵局仍是第一選擇,至於宅急便或宅配的目標的C2C遞送則還未成為潮流。此外,單獨做到貨物配送的宅配獲利有限,必須創造出更多價值,組合出有效率的宅配商品,未來才有發展空間,否則宅配只是另一家郵局罷了,因此如何在「送貨」外,提升價值是台灣宅配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再來是競爭者眾,當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加入戰局時,價格戰將是免不了的,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將考驗宅配業者的資金與佈局。目前已經看到超商業者、傳統物流業者、以及各式公司前仆後繼的以各種方式加入戰局,而在每件商品平均100200元的價格,對宅配業者利潤不高,而對消費者的負擔也不輕的情況下,市場規模若未能打開,加上眾人分食的話,想必投資據點、車隊、服務人員如此龐大的服務網的宅配業者,並不是三兩天能回收;然而,若因為考慮回收時間以致於放慢投資腳步,則又會因為無法提供消費者最佳的服務,慘遭淘汰出局,因此,這是有心參與宅配投資者必須體認的事實。

最後,宅配業者能否和電子商務做良好的配合將是另一個關鍵,透過健全的宅配系統將消費者訂購貨品準確的送交,才能有效提升宅配的價值。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宅配出現並未排擠既有的貨運市場,反而為物流業締造新業績,只要宅配商品組合是富有創意的行銷組合,相信一定能引燃人們對宅配的需求,進而創造屬於宅配的價值。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