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保護推手功不可沒

記者/鄧晏如

網路的便利性帶來許多新的可能,正面來說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加個人化的貼心便利服務,對業者來說也創造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個人行銷模式,期盼可以帶來財源滾滾,然而這些便利背後卻隱藏著個人資料曝光及無限複製應用的可怕後果,當隱私權的保障在網路上瓦解時,人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些問題如果能被標舉出來得到重視並加以研究,相信便可以防範於未然,在一些起步較早的國家,已經有一些做法,或許能夠提供國人作為參考。

這項問題其實早在網際網路發跡之時便已經有人注意到了,但是真正受到矚目則是因為一些官司案件而讓其浮上檯面,像Toysmart案,其因經營不善面臨財務問題,而決定變賣其會員名單及相關資料,但是這樣的做法卻被相關單位強烈指責侵害使用者隱私權,因為其最初承諾消費者不會將其資料被任何第三者所使用,之後卻枉顧消費者權益,違背了這項承諾。另外AmazonYahoo也因為將消費者使用行為資料移作他用,被認為超出當初允諾的使用範圍而侵害消費者隱私權。

這些案件或是爭議問題都是由一些捍衛隱私權的相關單位加以舉發的,他們相當重視人們隱私權是否被充分保障的問題,具代表性的組織包括
TRUSTe
BBBOnline (Batter
Business Bureau)、EPIC (Electronic
Privacy Infomation Center),而 FTC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也對這項議題相當重視,在他們的監督之下,許多問題都被提出來作廣泛的討論,提醒有關單位應該加以注意,也為消費者爭取到不少權益。

當然這些團體也都於其網站中訂定相關保障策略,並對其使用者作極為詳盡的說明,例如對於個人電子郵件之用途,標明其用途限於經會員同意的資訊傳送或活動告知,絕對不會將其販賣、出租或是與其他單位共享會員名單,另外還有聲明不會置放cookie並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清除使用者登錄的紀錄,也是其中一項對使用者的保障。

另外對於使用者在網路上所做的行為,像是瀏覽網站、點選選項、下載檔案等,都會留下相關的紀錄,像是使用者的IP位址、使用的瀏覽器、使用的軟體、使用該網站的時間以及從哪一個網站連結過來的,這些資料的蒐集對網站經營者來說其實是相當普遍的做法,因為可以用來對網站內容加以修訂,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需求,但是如果能先對消費者進行說明便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糾紛或疑慮,而能較為有效的保障消費者權益,像FTC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便將所有蒐集的項目列出,並說明其用途以及資料保存為期一年,之後即加以銷毀,不會轉作他用。

這些做法讓消費者自身權益多了一層保障,在這個法令永遠趕不上科技進步的年代裡,這些單位的努力相信能產生一定的作用,也讓我們對隱私權保障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分享此新聞: